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相濡以沫自难弃,风雨同舟可白头 (第2/3页)
睛。
范远山透过妻子明显剧烈改变的现象,看到了有人在妻子耳边胡言乱语这一关键,透过林姑娘的伪装,看到了后面的危险,看到了自己被围猎的本质。
矛盾说,不得不读。
缇骑的调查很快,第二天下午,缇帅赵梦佑就把完整的过程,告知了皇帝陛下,和武定侯府一点关系没有。
文化贵族,通过书院、私塾、座师等等方式,控制了旧官僚的遴选,或者说文化贵族就是旧官僚、旧儒生本身,进而掌控了大多数的权力。
沿海地区因为开海,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很难从旧文化贵人手中争取权力,进而将目光看向了以大学堂出身为主的新官僚、新国生。
林姑娘出身广州新会林氏,林氏本身也是地方豪强,在万历六年迁徙富户入京。
万历开海后,新会林氏的财富快速扩张,就成了新贵的一员,但苦于接触不到权力的核心,生意的规模越大,盯着的人就越多,等同于待宰的羔羊。
“没想到范远山这么受欢迎。”朱翊钧看完了所有的卷宗。
林姑娘也是经过了数次争夺,才得到了独家接触范远山,而给林姑娘的时间,只有六个月,如果林姑娘这六个月时间没能成功,才是其他人,而且还有顺序,各个都称得上名门闺秀,总有一款适合范远山。
王谦反复告诉陛下,好东西是不流通的,毫无疑问,范远山是类似的优质资源。
有意思的是,缇骑调查发现,这林姑娘是真心想嫁范远山,不是逗闷子。
范远山只考中举人,没考中进士,不是范远山天资不够,而是因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范远山出身,其实比徐成楚还要差,几乎等同于赘婿,他的岳丈也就是个乡下地主,范远山没有名师,更没有办法寒窗苦读,去浪费那么多时间了。
但范远山的才学是没问题的,满腹经纶、胸有浩然正气,还前途一片光明,林姑娘和范远山见面后,更加倾心于范远山,他这样的,对读过书的女子,吸引力真的很大。
范远山二十七岁,就已经是京堂七品官了。
可终究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范远山已经明确告知林姑娘,缘尽于此。
“范远山为何没有选更合适他的林姑娘,而是糟糠之妻呢?”朱翊钧啧啧称奇,他可是下旨,范远山可以吃下这个饵,但范远山直接彻底避开了。
冯保还真认真思考了一番才说道:“陛下,这不就是糟糠之妻吗?一起吃糠喝稀,吃了那么多苦头,林姑娘就是再好,那也不属于他范远山的。”
“相濡以沫自难弃,风雨同舟可白头。”
冯保之所以能够理解范远山的选择,是他看得很清楚,陛下和皇后的感情,陛下还小的时候,有点拧巴的时候,就会去偏殿听王皇后弹琴。
“冯大伴还是很有才学的。”朱翊钧肯定了冯保的文学修养,毕竟当年也是用论语拍晕朝中士大夫的人,冯保喜欢在士大夫最擅长的领域打败他们,这样这些士大夫,就变得更加丑陋了。
缇骑调查,还查出了一张名单,这张名单很有意思,叫:贤婿表,都是新贵们试图接近的官员名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大学堂出身,旧遴选机制的士大夫,轮不到他们接触。
问题是,这张贤婿表上,有好多都是成婚的。
朱翊钧看着这份名单,看了许久,最终他决定,不做干预,这也是一种过滤器,过滤出真正的人才。
围猎,也是一种筛选机制。
而且现在新兴资产阶级面对旧文化贵族们,还是处于劣势之中,尤其是在权力争夺中,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
矛与盾的强度,一定要相匹配,否则就不是矛盾相继,而是单方面碾压了。
兵部曾省吾呈送了一份奏报,这是皇帝亲自询问的辽东边情,更加明确的说,是建州女真的情况。
陛下询问辽东,还专门询问了建州女真,兵部不是很理解陛下的目的,一个小小建州女真,有什么好关注的?皇帝似乎对建州女真的发展有点过于关切了。
但陛下问,兵部自然详细奏闻,除兵部外,辽东总兵王如龙也回复了圣命。
建州女真,自万历九年起开始编民齐户,现在建州地方,已经成了大明的屯耕之地,陛下所问建州女真早已经是过去的事儿,现在都是大明人了。
要做大明人就要蓄发,不能再弄那个有点丑陋的金钱鼠尾辫,主要是真的太丑了,绝大部分的建州女真,都把后脑勺的辫子给剪了,让头发长了起来。
万历十二年就已经完成了对建州的郡县化,现在建州设有州衙,驻有辽军三千人,建州领三县,划分七乡二十九个里,皆为营庄法营庄。
算算时间,在原来的历史线里,万历二十年,努尔哈赤已经带着十三副铠甲,开始统一女真了。
朱翊钧以不恭顺为由,把努尔哈赤送进了解刳院做了标本,现在建州,已经悉数变成了实土郡县。
不过皇帝询问也非常合理,天变还在持续,时日再久一些,大明若是没有万历维新的话,辽东就会成为龙兴之地,这可是五军都督府的武将们共同认可过的推断。
山海关就是支点,关内关外,因为天变,实力差距会快速缩小。
户部呈送了一本奏疏,河南、山东等地推行营庄法不如江西那么成功。
而失败的原因,也不是河南山东百姓奸猾,懒汉太多,破坏营庄的集体生产,而是这些地方,素来重农轻商,缺少足够的账房先生。
这营庄没有账房,算不明白这工分、分配农业产出、农业剩余等等,营庄法搞得一团糟。
“户部今年准备划拨一百五十万银,从陕西、山西、四川、河南、山东等地,遴选举动灵敏、善珠算、精书法之徒入新营造好的各地大学堂、师范学堂,培养账房,以促营庄法推行。”
“冯大伴,从内帑拨五十万银,今年国帑又减了一百五十万银的田赋,朕这五十万银,算是心意了,再拨二十万银,把北直隶也算进来。”朱翊钧多给了七十万银,把北直隶加到了这一政策里。
河北作为京师的护城河,北直隶诸府,吃的亏比享的福要多得多,有好事,自然要带上北直隶。
朱翊钧给这七十万银,的确是因为削减田赋的心意,但也是一把刀,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可是借着万寿圣节贺表的机会,公开在邸报上做过灾年减租的承诺。
皇帝坚持带头让利,让朝廷向下让利,势豪们不遵守承诺,把百姓逼反了,逼出民乱来,那皇帝诛九族就很合理了。
敢公开耍皇帝陛下,把说过的话当屁放,真当皇帝是泥捏的?去年才刚刚兵发容城!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内帑的确缺钱,但教育的钱,还是有的。
培养的这些账房先生,他们本身就来自于田间地头,读完书回到乡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