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章 康斯坦茨也刷新出红巾军了 (第2/3页)
,一开始对此很疑惑,不过主管兵部的齐泰听说之后,对吴王解释说,宰杀、烹饪牲畜,分割肉食,在上古三代时期,就是重要的权力,因此,后面才延伸出了“主持、掌管”这样的意思。这个外号,其实是说吴王是整个吴藩的主持者,也算是比较贴切的称呼了。
欧洲这边,距离中华遥远,礼乐没有得到过普及,因此民众过于纯质,远胜于文,以至于风俗狂野。但质朴也有质朴的好处,那就是他们自然产生的想法,反而接近上古三代。因此,有时反而显得去古未远,合于古代圣王时期的意思。允许这个称呼,也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这称呼便由此继续传开了。
正当众人讨论的时候,一阵马蹄声中,一名传令兵疾驰而来,对大家喊道:“集合了集合了!王后让大家都回到阵位上,马上要开工了!”
众人纷纷起身,扣上头盔就分头跑向各自的位置,也不再纠结之前的话题了。
“对了,亨利队长,托马什神父,你们跟我来下。”传令兵叫住他俩:“朝廷那边要临时开个会,你俩也得来参加。”
“行,行。”亨利连忙应了一声,放下手里正准备挂上的剑。
“剑也带上。”传令兵催促道:“王后说了,简短讲一下,说完就直接去你们部队准备开战——头盔也带上吧。”
亨利又忙不迭地把丢下的剑捡起来,汉斯也跑过来,帮他把乱作一团的皮带整好,头盔也给他扣上。随后,他赶紧跟着托马什神父和传令兵,跑向临时驻地。
其他人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原来,之前托马什和亨利受命率军分兵,走南线离开,准备等大军折返之后,在莱茵河流域、吴藩起家的地方汇合。他们需要尽量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给主力行动赢得时间。而这两人完成的相当好。
他们向南分开之后,很快开始打出旗号,冒充主力,扑向现在正在召开大公会议的康斯坦茨。面对突然的军队,城里的神职人员大为惊慌,连忙给西吉斯蒙德送去急信,要他赶紧来救援。另一方面,又紧急召集当地还忠于教廷的大小领主,前来救驾。在他们的努力下,西吉斯蒙德一度进退失序,而当地贵族也都忙着救援,给了其他各路军队一段很好的时间窗口。
不仅如此,在面对敌人的紧逼时,亨利还自作主张,带领精干手下,提前于南路军主力,来到敌人的必经之路设伏,击败了准备前来堵截他们的几名当地贵族。之后,他和托马什又在其他贵族得到消息、正在疑惑的时候,再次加快速度行军,突袭了符滕堡公爵路德维希的队伍。
符滕堡军队这时候正在试图搞清他们的位置,没敢向前继续行军,结果还是被他们提前赶上。亨利等人趁着天刚亮、营地正在准备的时候,突然发动袭击,敌人军队被打的抱头鼠窜,公爵等人一路奔逃,跑回了几十里外的城堡,才停下来。
在最大的一股力量也遭到击败之后,各路贵族虽然总兵力上,依然有着绝对优势,但很快就开始互相推诿,每天都只说自己在努力进军,实际上却只是筑起深沟高墙,任凭主教们催促,也坚决不向康斯坦茨前进一步了。
这段时间,吴藩的外交,一直是号称“黑衣大主教”的道衍和尚在亲自主持。他不止在官吏们的支持下,接管了吴王宫廷的外交事务,还派了代理大臣勒贝格去世子朱文奎军中,和那边也商量好,就外交发声的问题达成了一致。因此,最近这段时间,吴藩并没有发表更多的过激言论,也没有对所有教会人士喊打喊杀。
相反,道衍还和一些教士,乃至紫帐汗国教会,都建立了稳定联系,提出大明也要和罗马配合,帮助这里的大家实现教会统一。因为大明也是一个普世帝国,而普世帝国肯定是希望,有一个可以对话、能够成熟进行各种改革和政策推行的教会组织。在他的说服下,很多人对吴藩的观感,已经提升了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