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纵五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纵五横 (第3/3页)

推他们一把。若不能——就设一局叫他们难堪。”

    韩昭低声:“若这局成功?”

    朱棣冷冷道:“那东宫将自乱阵脚。”

    正殿之中,朱标带着顾清萍缓缓步入,满座文武起身见礼。朱标举杯道:“今岁天下太平,父皇圣躬康泰,得以开此盛宴,实属万幸。”

    言罢,一声锣响,文士比艺开始。

    前几轮才子皆是些泛泛之辈,直到“洛南学派”代表登场,气氛陡然转烈。他们连连质问太子近年政务未见章法,又讽朝廷文官懈怠,堂下众士纷纷附和,场面一度尴尬。

    顾清萍暗皱眉头:“果然是朱棣的安排。”

    朱标却不动声色,只缓缓起身,走至高台中央。

    “各位所言,不无道理。”他语气温和却带力量,“东宫有失,理应警醒。然今日盛会,是为太平而设,不是论罪之时。若诸位皆为治国才俊,为何不来一场当堂策问,以文折之?”

    群士一怔。

    高台侧后,一青年文士从人群中出列:“请殿下出题,若答不得,我等即刻退席。”

    朱标淡然一笑:“既如此——试问,若北地秋旱,粮不足三旬,当以何策平之?不得用民徭,不得增赋,不得借兵。”

    此题一出,全场寂然。青年面色发白,退后两步。

    而早已安排好的一位太子麾下幕僚从后方出列,拱手答道:“可调九郡仓储互济,辅以市价调节之法,配合工部漕运改道,不足之地可用官价换商粮,三旬可稳。”

    掌声雷动。

    朱标乘势而起:“今日之会,不为争功,只愿各位有志之士共策大明昌盛。若欲口诛笔伐,何不建言而非诘问?”

    众人齐声应诺。

    朱棣面色沉静,握杯之手却轻颤。他低声道:“错算了。”

    韩昭一边低语:“东宫在文士之中声望已起。”

    他缓缓放下酒盏:“此局,是我输了一子。”

    朱瀚坐在高台之侧,望着朱标平静自若的身影,眼中微光浮动,低语一句:“果然,有些东西,靠的不只是运筹帷幄。”

    朱瀚坐于书斋,案头烛火映在檀木屏风上,投下斑驳光影。

    他抚掌轻叹,目光透过半掩的窗棂,望向庭院深处。

    那轮冷月下,几株桂花正迎风幽放淡香,恰似暗潮中一丝自持的从容。

    一旁的银签系统悄然亮起,提示映于桌面:“下一步:夺取皇兄信任,暗中扶持太子稳固内外人心。”

    朱瀚微微点头,将手中玉签轻轻放回锦盒,又起身披上青衫,向后殿缓步行去。今夜,他决定亲自去见太子。

    偏殿隔断,帘外月色皎洁。朱标端坐锦榻,青衫钿金,一抹愁色深锁眉间。顾清萍并肩而立,怀中拢着一卷诏本,仍是不安心绪。

    朱瀚入门,拱手行礼:“太子殿下,王爷有事相商。”

    朱标起身迎接,拂袖微笑,却难掩眼底的疲惫:“王爷夜深驾临,不觉惊扰,仍请明示。”

    朱瀚步入殿中,神色温然:“宴会虽胜,却只是一时。东宫四面环伺,尤以皇兄朱棣最为难缠。今夜之局,吾等虽占先机,但下一步,还需更谨慎布局。”

    顾清萍上前施礼:“王爷所言极是。殿下方才闭门深思,亦觉事关重大。”

    朱标缓缓走到案前,摊开那份由顾清萍与吴琼合议的名单与图纸:“王爷,此乃妃子与内阁所拟‘宾客图谱’,分为三纵五横。

    计划借宴中琴棋书画,以观宾客所向,并在酒席暗处设障,试探朱棣与韩昭、程漠等人的底细。然殿下恐太过锋芒,伤及王府与王爷之和。”

    朱瀚目光深邃,却露淡然一笑:“何为锋芒?此乃救太子之策。若不借他人之手拆除暗刺,日后彼等更将借机反扑。况且,太子能于众宾之中自持应对,反能彰显大度。”

    顾清萍略感安心,转身取来瓷案折扇,轻启一扇面:“王爷,妃子恰制此扇作题,引诗一首,拟于宴中请宾客各抒诗句,以展文采。此番亦可借机试探宾客文心,折扇为媒,不惊众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