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又见倾城 (第2/3页)
..这画中人......”她的话语顿住了,不知该如何措辞。
这画中人,莫非是影主请当世名家为自己所作的画像?如此姿态,如此情境......这念头让她心头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异样。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自身前不远处的贵妃榻方向响起,那声音如同浸润了蜜糖的冰泉,带着慵懒的笑意,瞬间打破了叶婉贞凝视画作带来的恍惚。
“姐姐是在看画么?......”声音里含着几分促狭,“......那画中人,美则美矣,却终究是丹青笔墨,少了些生气......”
叶婉贞猛地回神,循声望去。
贵妃榻上,一道身影正慵懒地半倚半卧。
她穿着一身火红色的长裙,那红色浓烈得如同燃烧的烈焰,又似最上等的鸽血宝石,几乎灼痛了叶婉贞的眼睛。
裙衫的材质极其特殊,薄如蝉翼,轻若无物,层层叠叠的轻纱堆叠出曼妙无比的褶皱,随着她的呼吸和细微的动作,如水波般流淌晃动。
光线透过薄纱,清晰地勾勒出她起伏有致、玲珑曼妙的躯体轮廓——纤细却不失力量的腰肢,饱满的胸脯曲线,修长笔直的腿在薄纱下若隐若现。这身姿无一处不散发着浓烈到极致的、属于成熟女子的魅惑春色。
然而,当叶婉贞的目光终于艰难地、带着某种被灼烧般的敬畏,从这具惊心动魄的身躯移向上方时,所有的感官冲击瞬间被另一种更为强大的存在感所覆盖。
那是一张足以令星辰失色的容颜。
肌肤胜雪,在室内柔和的暖光下仿佛笼罩着一层莹润的光晕。
眉如远山含黛,不画而翠,斜飞入鬓,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英气与疏离。
一双凤眼微微上挑,眼尾染着淡淡的、自然的绯红,如同初绽的桃花瓣。
眼瞳是极深的墨色,深邃得如同无星无月的夜空,却又在流转顾盼间,荡漾着水波般的潋滟光华,慵懒、迷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能轻易溺毙任何敢于直视的灵魂。鼻梁高挺秀气,唇瓣饱满丰润,色泽是极其诱人的、带着水光的红,微微上翘的唇角天然含情,仿佛噙着世间最甜蜜的毒药。
她的长发并未束起,如同最上等的黑色丝缎,随意地披散在榻上、肩上,有几缕滑落在胸前那薄纱覆盖的、惊心动魄的曲线上。
一支样式极其简洁、通体血红的玉簪斜斜插入鬓边,簪头雕刻成一朵微绽的红芍,与她裙衫的颜色交相辉映,成为这满身烈焰中唯一的、凝固的火焰。
风华绝代,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更令人心神剧震的是她的气质。
那身薄如蝉翼的火红纱裙勾勒出的魅惑身姿,那眼波流转间足以颠倒众生的风情,无不在诉说着一种极致的、惊心动魄的诱惑。
然而,在这浓得化不开的魅惑之下,却沉淀着一种冰晶般剔透的高洁与疏离。
她慵懒地斜倚在那里,姿态随意,却自有一股渊停岳峙般的沉静与威严,仿佛九天之上的神女偶然垂眸,带着一种俯瞰尘寰、不容亵渎的凛然。
魅惑与高洁,欲望与神圣......
两种截然相反的特质在她身上矛盾地交织、融合,形成一种独一无二、令人既心旌摇荡又不敢生出丝毫轻慢之心的强大气场。
叶婉贞只觉得呼吸都停滞了一瞬。眼前的影主,其绝代风华与那份糅合了魅惑与高洁的奇异气度,竟比那画中倚花而眠的女子还要惊心动魄百倍!
那画中人美则美矣,终究是平面的、凝固的,而眼前这位,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带着灼人热度的存在。
她方才竟会觉得画中人像影主......
如今看来,那画中女子的神韵虽有两三分相似,却远不及影主本尊的风采之万一!那画中人,究竟是谁?是影主的姐妹?还是......一个模糊的念头刚刚升起,便被影主那深不可测的眼波打断。
影主见叶婉贞只是怔怔地望着自己,那双深邃如夜空的凤眸中笑意更深了几分,眼尾的绯红仿佛也晕染得更浓了些。
她并未起身,只是慵懒地抬了抬那只未执书卷的纤纤玉手,指尖莹润,蔻丹亦是浓烈的正红,朝着榻旁一张铺着同色锦垫的紫檀圈椅随意一指。
那清清泠泠、带着蜜糖般慵懒甜意却又蕴藏无限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珠玉落盘,清晰地敲在叶婉贞的心弦之上。
“姐姐愣着作甚?......一路风尘辛苦,快请坐吧......”
叶婉贞先是一愣,然后方依言在那张铺着厚实锦垫的紫檀圈椅上坐下。椅身宽大,衬得她本就纤细的身形更显单薄。
方才一路行来的肃杀与此刻室内的旖旎暖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她紧绷的神经如同过度拉伸的弓弦,一时难以完全松弛,脊背依旧挺得笔直,只将半边身子虚虚地靠在椅背上。
那影主并未看她,只是慵懒地抬起那只未执书卷的玉手,指尖在空中极其随意地、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韵律,轻轻弹了一下。
无声无息。
但几乎在她指尖落下的瞬间,内室一侧原本毫无缝隙的墙壁上,一道暗影般的门户悄然滑开。一名同样身着墨色劲装、面容却异常清秀、眉宇间带着几分稚气的年轻女子垂首躬身而入,脚步轻得如同猫儿落地。
她手中稳稳托着一个紫檀木盘,盘中放着一套茶具——正是方才贵妃榻矮几上那套薄如蛋壳、温润如玉的甜白釉茶具。女子行至叶婉贞身侧的矮几前,动作轻灵而精准地将茶盏置于几上,随即又无声地退了出去,那暗门在她身后重新合拢,仿佛从未开启过。
整个过程迅捷无声,若非那盏热气袅袅的清茶真实地摆在眼前,叶婉贞几乎要以为方才只是自己的幻觉。
若此时苏凌在此,目睹此情此景,必能一眼认出这位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