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登晋升!左大臣、上总介、大老!【4900】 (第2/3页)
个大等,擢升为正二位左大臣!
正二位的官职共有两个,一是左大臣,二是右大臣,前者的级别在后者之上。
除非是丰臣秀吉那样的特例,否则官位更高的关白(正一位)、太政大臣(正一位、从一位),都只能由血统高贵的五摄家来担任。
【注·五摄家:公家之中最高位的家格。前2大摄家:近卫氏、九条氏。后3大摄家:鹰司氏、二条氏、一条氏】
换言之,“左大臣”已是一介臣子所能获授的最高官位!
至于上总介,它与安艺守一样,属于“地方官”的序列。
各国的最高长官称为“守”,次官称为“介”。
上总介即上总地区的次官。
只不过,上总、常陆、上野三国乃亲王属国,并不在这三国设“守”,所以“介”就是这三国的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在五畿七道六十六国中,上总、常陆、上野是最高级别的大国,其中又以上总最为尊贵。
综上所述,青登新获的这一系列荣誉的含金量,大致如下:
论八色姓,乃最高级别的“朝臣”。
论中央官位,乃最高级别的“左大臣”。
论地方官位,乃最高级别的“上总介”。
一言以蔽之,和宫基本是把能给的荣誉、能授的官位,统统交予青登!真正意义上的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当青登的这一连串崭新头衔向天下公布后,世人无不感慨其地位之崇高、其身份之尊贵。
纵使早就见惯“仁王”的独步天下,也还是被其显赫成就一次次地打动!
然而,令世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仁王”的晋升并未到此结束!
就在和宫的登基大典与封赏大会圆满结束的短短几天后,幕府的赏赐来了!
重创奇兵队、击溃法奇联军、拯救江户、驱逐“一桥派”、荡平水户、降服奥羽——青登于数月前立下的这一系列战功,以及最近新立的“收复五棱郭”的平叛之功,至今尚未兑现为应有的奖赏。
之所以一直拖着不赏,主要是因为局势不稳,根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的缘故,便是德川家茂重伤昏迷,无人能主持大会——遍观幕府上下,除了德川家茂本人之外,还有谁有资格赏罚青登?
眼下局势虽未安定,但总归是平静了些许。
如今的大津乃江户幕府的“临时首都”,幕府的核心部门全部迁移至此。
若欲举行封赏大会,便应将场所设置在大津附近——青登等人不可能为了办一个会,而千里迢迢地赶回江户。
然而,青登的橘邸终究是太小了,级别不够,而大津城尚未竣工,才刚建好围墙。
因此,在青登的拍板下,最终选择于京都的二条城(将军在京都的行宫)举行幕府方面的论功行赏大会。
在经过简单的探讨后,决定由天璋院来代行将军职责,亲自主持相关典仪。
具体的详细经过,没有赘述的必要,反正也没人关心。
就跟数日前的朝廷封赏一样,世人只关心青登又得到何许赏赐。
跟朝廷相比,幕府没这么多的荣誉头衔——但后者的物质奖励,却是前者远不能及的!
幕府对青登的详细封赏,具体如下:
保留原有的一切官职,兼任“大老”一职!加封35万石封地!
大老即幕府不常设的最高官职,总领国政,一般只设一人。
因为“大老”是在重大危机或政治动荡时临时设立的特别职,所以纵览江户幕府历史,仅有寥寥6人正式担任过大老职位,上一位履行该职的人物,便是不幸遇刺的井伊直弼。
如此,青登便成为江户幕府历史上的第7位大老!
事实上,对青登而言,“大老”一职无非是锦上添花,聊胜于无。
幕府未分裂之前,以一桥庆喜为首的“一桥派”尚可对青登牵制一二。
而现在,“一桥派”出走,德川家茂始终未醒,遍观“南幕府”上下,已无任何人、任何势力能跟青登叫板!
莫说是区区的“大老”了,他已然是“南幕府”的实质上的“征夷大将军”!
只不过,多了“大老”这一头衔,青登将来行事无疑要便利许多,能够名正言顺地拿官位来压人。
单论物质方面的收获,那新封的35万石封地,才是最具价值的奖赏!
这新增的35万石封地,全部来自于业已灭亡的水户藩。
水户藩的旧土全是关东平原的肥沃好地,濒临太平洋,既能发展农业、工业,也能发展航运、出海贸易,是日本境内质量最高的土地之一。
加上原有的40石封地,青登治下的秦津藩的封地石数,已达到惊人的75万石!
现如今,能在封地石数上胜过秦津藩的藩国,就只有前田家的加贺藩(102.5万石),以及岛津家的萨摩藩(77万石)。
至此,在幕府、朝廷两大官职体系中,青登都达到了无可置疑的最高点!
现如今,青登的全部头衔为——
左大臣、上总介、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