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八百二十七章 校医的“日常”(五) (第3/3页)
难的问题,因为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两个的人格特征的重合之处是从同一种环境中养育出来的,那就是乡下和小镇。
蝙蝠侠当然不是那种会地域歧视的人,只是他很清楚,乡下和小镇其实就是比大城市消息闭塞。消息流通速度慢有好有坏,但这样的环境所能塑造出的人格特征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比如,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多,也没有什么渠道去确认信息的价值,小地方出来的人往往更相信“自由心证”。他们会更愿意用自己内心已经塑造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判断一个信息是真是假或是有没有用。
而相对的,大城市的人则更愿意“信息互证”,也就是通过获取其他信息来验证自己知道的信息到底是对是错。这是一种更为客观的判断方式,但并不能说就一定高于前者。
超人和蝙蝠侠就是这两种方式的代表。超人更愿意凭借内心的善恶观去做事,他觉得一个人在做错事,那他就要去阻止;而蝙蝠侠则更讲究法律和证据,他抓人的前提是一个人违反了法律,并且有证据。
看起来超人好像更干净利落,没那么多顾忌,但这其实只是因为他在肯特家受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他内心的善恶观刚好符合大众伦理,而要是有人把他教歪了,善恶观颠倒了,那绝对是一场灾难——就比如祖国人。
蝙蝠侠这种方式看起来优柔寡断,可能会错失许多阻止邪恶的良机,但是只要内心信奉法律和规则,其实也就是在信奉大众伦理,不容易酿成大错。
斯特兰奇和超人相同的人格特征,就是他们更愿意自由心证。斯特兰奇也是凭借内心的善恶观去做事,而不是一定要遵循法律和规则。
那么话又说回来,斯特兰奇心中有怎样的善恶观呢?
蝙蝠侠认为,这正是他与超人截然不同之处。超人的善恶观来自他幸福的家庭,而斯特兰奇的家庭情况,蝙蝠侠不用调查也能猜个差不多。
但是其实真正相反的,并不是他们对于善恶的定义——不是说斯特兰奇会觉得一个人作恶多端、烧杀掳掠才是正常的,他知道那不正常,但是他不在乎。
超人是嫉恶如仇,斯特兰奇是漠不关心;超人是兼济天下,斯特兰奇是独善其身。他没有那么强的共情能力,他只在乎他想要在乎的东西。法律和道德是谴责这种冷漠的,但斯特兰奇又更愿意遵循自己的内心,不在乎外部的规则。
超人从他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太多无条件的爱,他恨不得把这些爱倾注到世界上每一个人身上;斯特兰奇几乎从未得到过任何人无缘无故的爱,他们对他的赞赏、吹捧和爱意来自于他的才华和强大。他对此照单全收,但并不当真,自然也没什么东西拿出来分给他人。
如果说超人的内心世界是一整片生机勃勃的雨林,那斯特兰奇大概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若说高低好坏,除了他们自己也无人有资格评判。非要从中找出些规律来,那大概也是“世界是怎么对他们的,他们就是怎么对世界的”。
想通了这些,主宇宙蝙蝠侠的内心大概有了些章法。他喝完了杯子里的最后一口茶,想着要不要借今天这夜游的机会,接触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至尊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