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丐帮之危 (第3/3页)
阵,时而昏睡一阵,衣食住行都需要玄空的照护。往日里,她在旁人面前都是做出一副公子的模样,说话行事也尽是英姿飒爽。与玄空叫起板来,玄空说东,她必说西。近日却提不起这样的精神,偶尔清醒之时,也如闺中少女一般。玄空见她这般模样,暗自好笑,偶尔叫她“薄扬姑娘”逗她,放到平时她早就提剑砍来,现在只是翻几个白眼给他看。
行路数日,便顺利的达到了的藏剑阁。玄空背起薄扬,上前扣门。只见几个丫鬟从门缝中探头来看,见到谷主迷迷糊糊趴在玄空背上,都吃了一惊。随即一群人涌了出来,把玄空让进阁内。
玄空原本打算把薄扬送到门口,自己便转身离去。可是衣袖死死攥在薄扬的手中,他又不忍硬生掰开,只得一路把薄扬背进了她的房间之中。众丫鬟均知两人关系不一般,纷纷退了出去,唯独剩下他二人在房中。
玄空小心翼翼揉开她的手,扯出了自己的衣袖。此刻,薄扬安静地躺在床上,一头秀发如云铺散,白皙的面庞带着一点红润,纤长的睫毛添了一丝妩媚。玄空看着她的脸,轻声说道:“我得走了,过些时日再来看你。”口说要走,心中着实舍不得离开。
这间屋子是薄扬久居的住处,一种少女身上自然的香气分外浓郁。玄空闻着这种幽香,再瞧薄扬淡粉色的嘴唇,在一呼一吸间微微张合,似乎有一种魔力在吸引着他。一种股邪念油然而生,他不知不觉就要靠近。猛然间头脑中又想起自己还是个和尚,可不能胡作非为,终于打消了这些念头。最后还是转身离开了藏剑阁中。
玄空舍了马车,单骑向汴梁赶去。这一路也是十分顺畅,靠近汴梁,行人越多,路上并不孤单。
宋朝时将中原天下分为十五路,以汴梁为都,也就是这东京开封府,其余是,西京河南府为洛阳,南京应天府为宋州,北京为大名府。丐帮自宋初创建,经几代帮主励精图治发展扩大,如今已经是当今武林第一大派,丐帮的总舵正设立在汴梁城之中。
进入汴梁城中,见人声鼎沸、八街九陌,大小店铺连门具是,金银彩帛、酒食果子无所不有;街上居民人物形貌端雅,贩夫走卒也无粗鄙之辈。正所谓:“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玄空一直都呆在寺院之中,没见过这般市肆繁华,走在街上兴致高昂。
顺着汤枫告知的路线,果见一处堂口,门前站着两个弟子在把守。说来也奇怪,这两个人中只有一位是乞丐,站在右手边;左手边站定的人,穿着虽十分普通,但却干干净净的,丝毫没有乞丐的样子。玄空向他二人看了一眼,寻思到:“我贸然进入,这两人未必能答允,不如潜入其中,直接去找那汪剑通好了。”于是他从院墙边向上一跃,便跳入其中。那两个弟子武功低微,没察觉什么动静。
丐帮弟子数十万,声势浩大,这总舵堂口布置却是十分简陋。里面就只有两间大堂,分别在左右两侧,三四间房屋作为内院。虽说院子不大,其中的丐帮弟子着实不少,显得十分拥挤。这些弟子中一部分就是乞丐打扮,还有一小撮人虽穿粗布旧衣,身上倒也没有补丁什么的,如同普通江湖武人一般。
玄空爬在墙头上,趁着无人留意,一跃又跳到了房顶上。逐间掀起瓦片,向内察看。只见堂中大多是一些寻常弟子,偶尔有几人身上背了七八个布袋,应该是帮中地位较高的弟子。唯有在内院之中,发现一个胖老头。其相貌油腻的很,不知是何人,正自悠闲地喝着茶。
汪剑通身居丐帮副帮主之位,在江湖上威名赫赫,素有“剑髯”的别号。而这胖老头显然与这“剑髯”两字不太契合。再一瞧,此人的修为只有一流初期,更不太可能是汪剑通,或许是一位长老。
玄空在屋顶徘徊许久,仍找不到汪剑通的身影,有些心烦,便跳进了院落当中。众人见一个少年突然从天而降,都下了一跳,全都凑了过来,把他围在当中。有一位穿着整洁、背有八袋的弟子站了出来,说道:“小子,你是什么人?怎么进来的?这里不是随随便便进的场所。”这两连问把玄空问的头脑发蒙。他跳下之前,根本没想好自己怎么说。说自己是汤枫结拜兄弟,又怕他们不信;说自己是南少林寺住持,就更显荒唐。沉吟半晌,玄空答道:“在下受人托付,要将一则消息报给贵帮的汪剑通副帮主。请问汪副帮主在哪里?”
那八袋弟子眼睛转了一圈,说道:“汪副帮主此时不在总舵,有什么事直接告诉我们就行。”玄空想起汤枫的嘱咐,务必要他当面告知汪剑通,遂说道:“这消息事关重大,我非得见汪副帮主一面不可。”
还未等那八袋弟子说话,旁边就有人喊道:“你这小子到底是谁?汪副帮主岂是说见就见的?”又有人跟着起哄道:“说的对!老子想见他老人家还需先禀告一声,你这外人怎么能将他老人家呼来喝去的。”那八袋弟子接着说道:“小子,也无怪这帮兄弟对你无礼,你是谁我们还没弄清楚。”
玄空摇了摇头,只得说道:“在下只是江湖中一个无名小卒,但这消息却是非同一般。也无需众位把汪副帮主唤来,只要告诉在下他的行踪,我自会去见他老人家。”此话一出,更有人起哄说道:“汪副帮主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子还不知道他踪迹呢。”
外面喧喧闹闹,终于惊动了里面那个胖老头。他步履蹒跚走了出来,众人的神态变得恭敬起来,纷纷让出一条道。那胖老头走到跟前,和颜悦色地说道:“老朽姓宋,是丐帮的九袋长老,小友闯我堂口所为何事?”他眼力远非寻常弟子可比,心想此少年能无声无息混进来,而不令人察觉,必有不凡之处。
玄空一抱拳,说道:“宋长老,在下有要事要禀告汪副帮主。”宋长老锊了锊银白色的胡须道:“小友想见汪副帮主,也不并非不可。只是他此时确不在总舵,你有什么事大可告诉老夫。”他怕玄空信不过自己,又道:“老夫自幼入丐帮,与汪副帮主相识数十年之久,小友还有何顾虑?”
玄空一想不错,先告知这宋长老,实在放心不下再面见那汪剑通也就是了。于是就把那消息说了出来。
令他奇怪的是,宋长老闻听之后丝毫没有忧虑的神色,反而仍是笑呵呵的。只听宋长老笑道:“哈哈,小友远道而来辛苦了。此事汪副帮主早有耳闻,已经有所安排了。”玄空心说:“竟有这样的事!白白让我跑了一趟。”可心中隐约觉的有些异样,这消息被汤枫与姜老帮主恁般看重,怎能如此轻易就传到了丐帮总舵?他放心不下,又问了一句:“汪副帮主人现在何处?”宋长老道:“不必过虑,汪副帮主现已经跟在使团之侧。同行的还有狐皋道人,也是我丐帮一把好手。”
玄空闻听狐皋道人之名,猛然一惊,这名字他可不是第一次听说。依稀记得,那日从金凤楼中曾查到一则消息,正写道给这狐皋道人传信。如此想来,那狐皋道人岂不是与“二十四鬼”有所关联。
他沉思良久,把这事前前后后想了好几遍,觉得甚是蹊跷。随即口中重复了一句:“狐皋道人?”宋长老道:“不错,狐皋道人是弊帮传功长老,武功比老夫高出许多。”玄空紧接着问道:“这消息是狐皋道人带回丐帮总舵的吗?”宋长老微微皱眉,奇道:“小友是怎么得知的?”
玄空心中一沉,依他推测,这狐皋道人极可能是西夏一品堂的高手,。此次行刺,他要么就是刺客本人,要么就是帮凶。此人不仅要杀辽使,多半还会嫁祸给丐帮。汪剑通与他同行,恐怕也凶多吉少。如此一石三鸟,不仅挑起宋辽争端,更是把丐帮赶尽杀绝。他想到这里,不由得呼出一口气。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姜老帮主生死不明,汤枫大哥也不知所踪,如今丐帮又发生了这样的事。
宋长老看着玄空面色有异,沉吟不语,问道:“小友还有什么担忧之处。”玄空恍若无闻。此刻,他正想该不该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即便说出也未必能令人信服。左思右想,决定先把姜老帮主中伏的事情讲出。至少能让这些人有所提防。
片刻后,玄空才重新开口。将自己路遇姜稹、汤枫之事和盘托出。那宋长老越听越惊,脸色也越来越差。听到最后,自他脸上原来那悠然自得的神情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震惊、怀疑、担忧。他听了这事,既不愿相信,又不敢不信,也是沉吟半晌才说道:“小友,可不能胡乱说啊!”玄空正色道:“此事半分不假!宋长老,你想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吓唬你的吗?”
宋长老看向他的眼睛,见他目光灼灼,丝毫不像说了假话的样子。再一想,若不是汤枫亲口说出暗杀辽使的阴谋,这么大的少年又如何能够知晓?终于,宋长老长叹出一口气,脸上疑色渐退,却变的更加凝重起来,言道:“此事,老夫这就去查,小友之后还有什么打算。”玄空言道:“汤枫大哥嘱我务必见汪副帮主一面,我尚未见到,当然不会回去,”宋长老忧心如捣,已无暇顾及别的事,点了点头,说道:“好,小友请保重。”
玄空离开丐帮总舵,沿着官道,由向雁门关外赶去。这条路是辽国使团返回的必经之路。据悉,这辽国使团共计二十余人,为首之人名叫萧昌颐,官拜辽国殿前副点检。此人通汉语,也熟悉宋朝的习俗,曾不止一次出使大宋。其余的人皆是随从。玄空多番打听才知,这些人是前天踏上归途。
而使团行路往往白日行进,夜里就住在驿站休息。因此,辽使团虽先行了两日,却又并未走出多远。玄空心想,刺客应该离开汴梁地界,才会出手。只消自己加快脚程,想要阻止此事还来的及。他这时更舍了马匹,全凭轻功前行,比之平常骑马还要快上许多。而那凌虚御风之妙,也在此时尽得昭显。法诀一念,身子就如同化作轻风一般,足不点地,却是行步如飞。
却说五百里之外,有一伙人正不紧不慢地前行。中间是一辆马车,里面坐着一个身穿异国服饰的官员。此人就是辽使臣萧昌颐。
周围随行之人尽是他的随从,这些人骑着高头大马,一路欢喜而去,异国再繁华也不如自己的家乡舒坦。
众多随从当中,还有两人穿着宋人的军戎,形貌不凡,看似好像是跟随护送的宋军护卫。一位赤面长髯、浓眉大眼,一张国字脸显得十分威武;另一位皮肤青黑、面如苦瓜,不管作何表情那眉头总是蹙着,让人一见就觉得厌烦。这二位不是旁人,前者正是丐帮副帮主汪剑通,后者是传功长老狐皋道人。他两人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把原来随行的护卫替换了下来。
眼见这些辽人随从一个个扬眉吐气,汪剑通则是一脸愁容。他低声抱怨道:“老夫平生最恨辽人,今日却做了辽人的护卫,真是他妈的晦气!”狐皋道人言道:“汪大哥,稍安勿躁。若不是为了大宋,我二人何必担负这苦差事。等这辽狗出了雁门关,我们便即折返,再不管他的死活,他若死在雁门关外才好。”汪剑通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然他虽如此说,口中想的则是另一回事,他也明白辽人之中也有好人,并非人人该死。数年之前他曾做过一件错事,误伤了一位辽人英雄的性命,倒令他后悔不已。
一行人又向前走了十余里,就听见草丛之中有异动。众辽人随从还未留意,汪剑通与狐皋道人却已经发现,他二人悄无声息退到了马车的两侧。一会儿时间,突然跳出数十名穿着破衣烂衫的人来,将使团层层围住。众随从连连勒马,手握兵刃,与这些人对峙起来。
马车之内,使臣萧昌颐闻听外面有异动,就掀起门帘,走了出来。他居高临下,怡然不惧,说道:“本官是大辽国使臣,你们究竟是一些什么人,竟敢拦住本官的去路。不想活命了吗?快闪开!”旁边的随从也是呼喊起来,他们说的是契丹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帮宋猪快滚!莫挡了我们长官的道路。”辽人自来悍勇好斗,这些使团的随从更是其中百里挑一的骁勇之士,即是被人包围,脸上也没半分惊惧。
汪剑通心神一动,心道:“看来消息不假,还真有人打这辽使的主意,只是不知道这些究竟是什么人。”他全神贯注守在萧昌颐不远处,提防有人暗箭伤人。
只听对面有人喊道:“我们是丐帮的。就是要杀你这辽狗!”说罢就各持兵刃冲了过来,与辽人随从战到一起。汪剑通闻听他自称丐帮,心中一惊。再一细想,这事十分可疑,伏击讲究“奇袭”二字,哪里还有先报名头的?这明明就是嫁祸于丐帮嘛!又见这群人身有武功,那些随从虽然勇武却是敌不过他们。只得跟狐皋道人说道:“我们动手。”两人随即冲杀到了人群之中。
二人一出手便如虎入羊群一般,这些人功夫不弱,但比起汪剑通二人就算不得什么了。没过多时,有些被打倒在地,还有一大部分四散而逃。汪剑通出手一拿,扣住了这领头之人,见到敌人溃散,心下一宽。他喝道:“你们究竟是谁?为何要行刺?为何说自己是丐帮的?”
还未等那人说话,猛然间,汪剑通感觉胸口一凉,低头一看,一柄长剑竟然从自己胸口刺了出来。他瞪大圆目,看着胸前上刺出来的剑尖,心中更是翻江倒海。他认得出来,这正是狐皋道人那柄短剑。
本来狐皋道人的武功远不及汪剑通,更不可能一剑就刺中汪剑通的要害。然而方才这时机绝妙,汪剑通正拿住了最后一个敌人,完全没想到狐皋道人会在背后袭击。
下一刻,剑刃拔出,鲜血喷涌。汪剑通翻到在地,狠狠瞪着身后那狐皋道人。他怎么也想不出来,这一位与自己相处二十年的兄弟为何突然倒戈。只得一边呕血,一边问道:“你…你,为…为什么?”狐皋道人不答,转身提剑冲着萧昌颐奔去。两边随从连忙挡在前面,却被狐皋道人一剑砍倒。其余随从也围了上来,均挡不住一招一式。
萧昌颐目睹如此剧变,也不禁惊恐万状。他跳上一匹马,慌不择路,催马疾驰。正当狐皋道人就要赶上来,把他挑落之时,汪剑通运着身上最后一点内力,急拍出一掌,打中了狐皋道人的肩头。这“龙战于野”的劲力何等厉害,直把狐皋道人打的翻了一个跟头。可惜后劲不足,没能重伤于他。狐皋道人爬起身来,头也不回向前追去。
官道之上,尸横遍野,汪剑通躺在血泊之中,再也动弹不得。他精神迷离,回忆起一生的经历。想自己少年学武有成,加入了丐帮。蒙姜老帮主垂青,授予江湖绝技“降龙二十八掌”,从此飞黄腾达,如今更坐上了天下第一大帮的副帮主之位,在江湖上是威名远扬。他平生入过多少次险境,又经历过多少次磨难,未曾想今日竟倒在了这里。苦笑三声之后,随即平静下来,瞳孔渐渐散开,意识随着鲜血的流淌而不断散去。
过了一阵,一个人突然扶着汪剑通的肩膀,向他说话,说的什么却听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