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溯源 (第2/3页)
、活埋、鸩毒、棍刑、剧割、断锥、灌铅、抽肠、骑木驴等等。
正因为太了解锦衣卫,所以罗双兴很快便崩溃起来。他承认密布两次遭劫,之所以未上报,是因为密布及时找到,也无伤害,所以此中细节没有上报。
这些话,锦衣卫并不相信,他们怀疑密布与绑匪有瓜葛,已经将宝物转移,绑架只是苦肉计,甚至怀疑罗双兴与绑匪是一伙的。
莫须有的罪名,罗双兴如何肯承认?承认了便要被砍头,哪怕重刑也不能承认。
只不过几个时辰,罗双兴被折磨得不成人样。
洪杰知晓审案程序,更清楚罗双兴人品,此莫须有的罪名,一旦成立,罗双兴几无生还希望。他连忙锦衣卫头目说情,希望手下留情,同时又去找宋濂。他平时与宋濂有来往,关系不错,指望他在皇上面前说情,挽回局面。
宋濂不曾想到,皇上会动用锦衣卫,得知洪大人与罗双兴有亲戚关系,后悔莫及,都怪自己办事欠妥。祸根出在自己身上,可眼下如何对皇上说,他也是毫无办法。
洪大人,罗双兴既然与密布和绑匪无关系,为何隐瞒不报?衙门的规矩,他难道不知?
问题正在于此啊。下官以为,当时圣上下旨“三不”,罗双兴生怕办案不当受罚,故而没有呈报细节,确有疏忽,并非有意隐瞒。再说,是皇上亲审密布,究竟如何,连大理寺、刑部也不清楚啊。
宋濂觉得是这个理,可是怎么向皇上开口呢?
正当他们犹豫之时,罗双兴却是自己帮了他自己。皇上听到他受刑不招,便下旨放了。
宋濂高兴之余又非常惊愕,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感到帝王之术的深奥。他不得不请教刘基伯温兄。刘基听了他的陈述,便责怪他。
好个龙门子啊,你虽满腹经纶,却又愚钝之极。
宋濂闻言,更加不解。刘伯温又说。
名寿兄号称“神童”,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又号称诗文三大家、浙东四大家之一,学问渊博,为何参透不了帝王之术?
为何?
可曾读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
从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