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传道受业 (第2/3页)
了入定之中。
所谓的传世经典,往往多是有道的真人,得道的高僧,甚至是一些明悟的智者,他们的骤然之间的一些感悟,而后将其感悟记录下来之后,用之于文字的形式承载了下来,就此成了新的传世经典。用以阐述自己所悟的微言大义、天地至理,以期在后人之中,能出现英名杰出之辈,能够传承自己的理念。
今日的一番感悟的明玉自然也是不例外,就在他刚刚凝练出自身第一缕纯阳真气之时。明玉的心中就有了将自己感悟收录成册的想法,毕竟明玉目前的执念就是如此。他一直认为,自己重活了一世,如果没能在世间留下自己的一丝痕迹,岂不是白白的穿越了一回。
明玉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阅读了大量的道门典籍,世间经典。所以想要整理一部新的道经,却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闭目考虑了良久,他还是决定以‘阳明心学’的理念‘知行合一’为此部经文的核心,明玉谓之为《太和经》,是为阴阳汇聚,冲和之气之意。
《太和经》的主旨思想在于:人想要成婴登仙,就需“万事皆有规理,万物皆有阴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随即想要探求自己心中的良知,就需要于世俗的实践之中,寻求完美的答案。然后存于世间,要多为善事,广积功德,从而达到人我皆得逍遥的境界。
《太和经》整整一篇经文,真真是道尽了:“明心见性,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羽化登仙”的理论。王阳明本是明朝中后期之人,其提出的心学理论,对整个华夏历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此时明玉所处的时期还是南宋时期,现在他就将其心学的核心,归纳于自己所写的道经之中。另外明玉还将自己两世的见识,以及当下的现状,三厢结合之下,这才写出了这部《太和经》。如此一来,这部《太和经》对当下道门的冲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