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萧不哒野攻取石见 (第2/3页)
强龙过江了——沈括现在的本官,已经升到了正六品的朝议大夫,贴职靠着赵煦一路简拔,也升到了龙图阁学士,勋转上护军,累封为延安郡开国侯。
哪怕放在现在的汴京城里,他也是排名靠前的重臣。
尤其是延安郡开国侯的爵位,太过耀眼。
等于是明牌的皇帝心腹、天子家臣——赵煦潜邸的封爵就是延安郡王。
故此,他的实际官爵,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提上一级才行。
故此,沈括若是出知徐州,就不能用知,得用‘判’来提高他的地位。
且,他还不能只挂‘判徐州’的差遣。
得给他加上一堆的头衔和差遣。
不如此,就会让外人误以为,沈括失势。
可一旦给了沈括过大的权力,那天下的关注,就都会集中到沈括身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沈括现在可不仅仅是赵煦的家臣。
同时还是‘格物致知’之道的‘开创者’、‘棋手’。
他在汴京城里,新党也好,旧党也罢,碍于赵煦不敢对他动手。
然而,他只要出外,就会被双方混合双打的。
他挂的差遣和头衔越多,混合双打的力度也就会越大。
无它,在新党、旧党眼中,沈括如今的形象,大抵就类似于要建新和连胜的大D。
不打死他是不会罢休的。
这是道争,自董仲舒以来,素来如此。
沈括不能派,苏颂又年纪太大,地位也实在太高。
思来想去,如今朝中,能胜任徐州方面的要求的官员。
就剩下一个韩公廉了。
只是,韩公廉现在的官阶太低了——哪怕他如今被苏颂保举,经赵煦特旨拔擢,直接飞升为京官——以承务郎(从九品,京官最低的一阶)充元祐浑运局判官、主管工部架阁文字。
以其为监司官,倒也合理。
问题是,徐州利国监在宋用臣后,地位已经飞升成了直属赵煦这个皇帝亲临的监司。
其地位,已经相当于现代的中央直管的国企了。
尽管,其地位变化就在这两年。
但也足以在内部,形成一个官僚集团。
所以,韩公廉过去的话,下面一个管事的官吏,在官阶上都要比他大——赵煦就记得,宋用臣保举过三个小使臣阶的内臣,充利国监主管官吏。
同时,在利国监内,还有几个靠着立功,升上来的从八品文官。
于是,韩公廉的官阶和地位,就都不够了。
他下去的话,是很难展开工作的。
这样想着,赵煦忽然灵光一闪。
“对了!”
“我可以机械降神啊!”
“从向家人或高家人里,选一个合适的人过去!”
向家、高家,如今是外戚里的当红炸子鸡。
向宗回、高公纪姑且不提。
哪怕是向家、高家中的旁系,官职地位都很高。
随便派个人过去,就可以镇压住利国监上下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人得听话、懂事。
他得习惯当甩手掌柜。
不能过去后,就想要建功立业,然后外行指挥内行,直接把利国监给搞废。
又或者,满脑子都是捞钱,把利国监的油水给榨干净,全部揣自己兜里。
而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很稀缺的。
以赵煦所知,如今的向家和高家,似乎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人。
“难道,我得去孟家、狄家找?”
理论上,孟卿卿和狄蔷还有文熏娘的家族,也都可以被算进外戚范畴了。
文熏娘家族,因为有文彦博在,暂时不在考虑范围。
这样一来,孟卿卿和狄蔷的家族,就成为了赵煦的选择了。
孟家首先出局——赵煦在自己的上上辈子,就没发现过孟家有什么可堪造就的人才。
连当纨绔,他们都当不好,净给孟卿卿添乱。
和赵煦生母朱氏的外家的那几个废物,堪称绍圣年间的卧龙凤雏。
至于狄家?
倒是可以看一看,选一选,能不能有什么人材。
……
汴京城的科举氛围,日渐浓郁之时。
海的那边,数千里外的日本国京都城内,却是另外一副景象。
满城上下,皆是惊慌失措之人。
概因,前线传回来了最新的战报——辽兵同时进讨山阳道的周防、长崎以及南海道的土佐、伊予。
并且全部大获全胜!
日本被讨取了十几个将官的首级。
已是全线溃败!
特别是山阳道,战事尤其不利。
周防、长崎两国,都已沦陷。
辽军正在山阳道高歌猛进,兵威震于天下!
京都城,在接到这些战报后已如惊弓之鸟。
公卿们都在私下议论着,唐兵的凶残与不可抵挡。
尤其是唐兵麾下的那些刀夷武士(女真),简直是地狱中的恶鬼。
他们经常几十个人,就敢于冲击几百甚至上千人组成的日本军阵,还能经常性的冲溃日本军阵。
将一个个武士的首级砍下,筑垒成京观。
据说,在周防,他们甚至一次斩首了三千轻足。
将轻足们的首级,筑成了小山一样高的京观。
周防守贺茂长昌,就是因此被吓得魂不守舍,直接举城而降。
至于长崎?
长崎守藤原宗厚,倒是想固守抵抗。
但下面的僧人和商人,却都不乐意。
直接把这位藤原家的贵人绑了献城。
那位唐兵的征讨使,将之斩首后,传檄各方,长崎各地庄园因此纷纷归降。
在惊恐中,太政大臣藤原师实,急忙下令召回了原本驻防在山阳道的日本第一名将八幡太郎和这位八幡太郎所率领的,可能是如今日本唯一一支能和唐兵野战的精锐。
对外,藤原师实的旗号是——守备京都。
可实际上,傻子都知道,这位京极殿在辽军开始大举登陆山阳、南海后,已经连续派出去了十几波乞和使者了。
所以,他召回八幡太郎和其所统帅的大军,只有一个目的——抓筹码。
以此,待价而沽,好与辽人谈判。
至少,在唐兵杀到京都城下的时候,不至于被人和长崎守一样绑了献出去。
但藤原师实派出去的使者,所送回来的唐兵答复,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唯斩弑君之贼滕原师实并其所立伪王,方得议和。
这就是没得谈了!
此刻,在京都的宫殿中,藤原师实和白河法皇,相对无言。
这两人,都很尴尬。
因为,他们两人都已经再次确认了,唐兵的议和条件——只有斩了他们的脑壳,并献给大辽天子,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