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还得走循环发展道路 (第3/3页)
野生种,它们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用作砧木可明显增强果树的抗逆性。
就是在逆境中能更好的存活,遇上旱涝这些果树也不会大片的死去。”
“当然,选砧木也不是想选啥就选啥,一般来说相近的品种做砧木效果最好。”
“比如我们常用山定子或海棠作砧木嫁接苹果,用秋子梨或杜梨作砧木嫁接梨,用酸橘作砧木嫁接柑橘,用淮荔或山荔作砧木嫁接荔枝,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这些果树的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寒、抗病等方面的能力。”
“总的来说果树播种繁殖容易改变性状,扦插又不容易生根,而采用嫁接技术,则可加速繁殖。
比如苹果矮化砧的繁殖,将矮化砧嫁接到海棠或苹果树上,再利用温室加以繁殖,一年内可繁殖4000~5000株苗木。
不知道进城的时候你注意到城郭外那些光秃秃的山没?
那些山就是我们把上面的大树都砍完了种植上的果苗。不过现在还没长成,所以看起来有点秃。”
“这个我倒是注意到的,我还以为是你们槐里工厂多用的实木量大呢,毕竟我记得淮南哪里工厂才开工的时候就砍光了不少山。”
刘菱语气认真,王允却是不由的想起一个词,“土地荒漠化!”
“以后环境这块看来还得注意注意。”
王允这般在心里想到,本来刚开始建厂的时候这些问题他都是考虑到的,可是后来要建设的东西实在太多,后来他就忘记了这个问题。
“呵呵,这些都是必要的。因为发展工业对环境损坏是不可避免的,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你还看不出来太严重的污染。
等到以后重工业开始泛滥到那个时候你就知道光几座山只是小场面了。”
王允打趣的对着刘菱说着。
“这。。。”
“为什么啊?”
“因为需要发展啊,重工业的发展会破坏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不发展重工业不行吗?”
王允摇摇头,重工业的发展是不可少的,因为在王允的印象之中还没有那个国家直接就从农耕文明直接过渡到信息文明。
没有工业基础,这几本不现实。尤其实在这个时代,甚至连引进技术的地方都没有。
“不过我们能做的还是很多的,只要在开发的同时注意环保就行。
就像你说的砍完了那些山,但是我们准备好苗木重新栽种上就行。
既然无可避免,那我们就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行。”
刘菱没再多说什么,王允说的这些名词她不懂,不可看着王允充满信心的双眼她就下意识的相信王允一定可以将这件事做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王允脑中闪过这样一句话。
当时小学的时候课本上一天天的就写着环境如何如何糟糕,要小孩子们如何如何爱护环境。
以前王允自己也是个满怀赤子之心的孩子,可是等长大了见识了社会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般这些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慢慢消散。
想来是自己觉得自己生存的环境尚可,最后自己就迷失了吧。
初心易忘,向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