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二章 年产四亿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二章 年产四亿斤 (第3/3页)

定国身边踮起脚尖在他耳边说到。“我是持节奉诏来的。”

    “持节?”刘定国有些许不明所以,“节?”随即想到了什么眼睛睁的老大直呆呆的看着王允。

    王允没有说话,只是对着他点点头。

    “现在燕王陛下可以签这个合同了吧?”

    燕王闻言这才回过神了,对着王允抱了一拳。“在下佩服,槐里候真神人也。”

    他是真的没想到王允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做个生意刘启都站在他的身后,甚至还给他符节。

    汉初那会儿见皇帝的符节如帝亲临,这也不怪刘定国如此吃惊。

    “这波稳了,刘定国这样想到。”

    不过刘定国只看到了第一层,却没有想到这些可都是王允真金白银买来的!

    也是王允没什么野心,反正都是给大汉百姓和刘彻准备的,在刘启哪里和自己这里都是一样的。

    这也是这些年来王允一直被坑还带着刘启干的原因。

    很快两人便按上了各自的印章手印以及签字,两人各自一份收好。

    直到签完了合约刘定国才想起来自己好像还有一个问题没问。

    “不知槐里候所建的这个盐场每年能产多少盐啊?”

    听了刘定国问话王允不由的思考起来。

    “以前如果没记错的话长芦盐场每年产盐好像是三百万吨,不过那个是有众多现代科技加工,而建国初的长芦盐场产量好像只有十万吨不到。

    现在的科技肯定比不上现代甚至比起建国初也差不少,但是好在人力够多。如果建成后全面投入生产的话估计也能在十万吨左右的产量。

    按照文景之治后期全大汉有三千万人口,一吨的话一千千克,一千克两斤,而现代一斤差不多相当于汉初两斤。差不多就是四亿斤盐。”

    想了好一会儿王允给了燕王一个肯定的答案,“建成的话估计每年能产四亿斤盐吧,就是意味着大汉的百姓再也不用为了吃盐发愁了。”

    “我说的不用为了吃盐发愁是指盐会降到二十文一斤,或者十文一斤,大汉的百姓都能吃上洁白的雪花盐。

    那才是真正的不用为了吃盐发愁。”

    王允的话说完刘定国是真的被雷到了,过了好半响他才憋出几个字。“槐里候大义。”

    商人逐利,大汉的商人莫不都是脑子里只想着怎么赚更多的钱。

    王允到好,盐如此赚钱的东西王允又有着如此产量的盐场,却是想着降价销售,就是为了让大汉的百姓都能吃上盐。

    眼红刘定国那是相当的眼红,不过也只是眼红罢了。

    或许刚才知道这个消息会操作一番,不过这会知道王允持节来办这个事,不说是刘启授意还是王允自己弄的刘定国都不会去插手的。

    一来他不是这样的人,二来是真的有些怕刘启,三来嘛如果这个厂真的建成他的燕国一定可以最快速度的富裕起来。

    不过现在刘定国也总算明白了王允怎么就那么有底气说一成就够喂饱三家了。如果全大汉的盐利都不够养活这三家的话他们就真的太贪了。

    但是刘定国倒是希望这些人贪,最好贪到无度。要是能惊动刘启把这些人收拾了,燕地自己就真的最大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