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履霜冰至 第一章 悦来客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履霜冰至 第一章 悦来客栈 (第3/3页)

秋闱,此时入京虽说迟了些,但倘若山高路远耽误了行程倒也在理。

    那儒生回到“不是的,我家世代经商,考不了功名。不过确实是前往长安,师父让我去参加个解卦大会。”

    听罢,竹伯道:“我见先生配剑,只道是武林中人,不想先生还通晓经典,老朽以貌取人了。不过先生此剑,老朽观之,纹饰甚为精致,可否借老朽细看啊?”

    从儒生进门起,竹伯便不住的打量这柄剑。

    “说来惭愧,粗通武艺,请老先生品鉴”儒生一边说一边解下腰间配剑。

    那剑鞘上刻的乃是子贡问为仁的故事,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竹伯不由得连连称奇。

    萧元鼎闻此也想看看,是什么样精美绝伦的雕饰竟能让竹伯赞不绝口,便对竹伯道:“竹爷爷,借我看看呀。”

    竹伯示意儒生,儒生允诺后,才交给萧元鼎仔细观摩。

    萧元鼎看了又看道:“嗯,纹饰确实精致,几个小人刻的也有模有样,竹爷爷你喜欢?我给你刻在手杖上。”

    竹伯恐儒生说萧元鼎失礼,忙岔开话说“不了不了,这纹饰对你太难,你可知道这上面刻的什么故事嘛?”

    那剑鞘上刻的是子贡问为仁的故事,萧元鼎不读《论语》当然不知。

    竹伯一阵讲述,可萧元鼎听进去的也只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十个字而已,其余的一盖没听,专心揣摩剑鞘上的雕饰。

    随后竟仓啷啷拔出剑,“啊呀!这是剑嘛?”萧元鼎颇为诧异。

    却见那柄宝剑的剑从一侧宽一侧窄,三分不像剑,七分倒像刀,唯一与刀不同的是它两边都开刃。

    萧元鼎评道:“似刀非剑,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随后他望了望剑身,垫了掂剑格,弹了弹剑刃,挥了挥剑柄。

    说道:“唔,刃长二尺八,柄长七寸,重六斤十二两八钱,材质不似凡铁,锋芒逼人,寒光彻骨,虽形制迥异,但是把神兵,先生何处得来?”

    那儒生也不怪他无礼,反而笑着答道:“是家师所赠,起初我也纳罕此剑不伦不类,可使了月余觉得倒是十分顺手啊。那剑鞘是我家传,我见鞘上刻着子贡问为仁,颇为精致,加之此剑颇为锋利,故而配上。”

    想是孔门最重规制,此剑的确不伦不类,不合周剑之制,自己先违背周礼,这才没有怪萧元鼎无礼。

    “啊,先生,刚才店家说此去长安一路上恐有强盗,小先生习武之人,可愿护佑我等三人一同前往长安?”郑萍问道

    竹伯忙附和道:“对啊对啊,我们有马车可载先生一程。”那儒生再三推辞,二人再三请求,最终答应。

    随后饭毕,竹伯与店家结账,顺便帮那儒生也结了,儒生推辞,却也拗不过那老头。

    四人出了客栈,竹伯对萧元鼎和儒生道:“老仆与夫人去套马车,少爷你且与先生在此处候着,一会就来。”言罢便与郑萍去了后院。

    日已偏西,饭时已过,客栈中的食客三五成群的走出来,各奔东西,而那三个坐在竹伯郑萍萧元鼎儒生四人邻桌的一老一中一少也背着包袱驾着马车向东而去。

    那儒生对萧元鼎道:“兄台,我看那老伯精神矍铄,似也是习武之人啊。”武林中凡修习内功者,内息匀称,精神自然也非同常人,如今竹伯与郑萍去套马车,儒生想萧元鼎江湖资历不深,故而询问。

    “是啊,我竹爷爷和我师姑武功都可高着呢,我这手杖就是送竹爷爷做兵器的,你瞧瞧。”

    萧元鼎照实说了,把竹形杖递给那儒生观赏,道:“看吧,我这雕工也算不错。”

    “哦?既是如此,我看看”那儒生接过竹形杖只觉份量颇重,寻常武夫绝不会使这样笨重的兵器,自己运起师传内功方才游刃有余。

    而那竹形杖材料非金非木,质地坚韧,轻轻一甩便有百余斤的力量,也是世所罕见的神兵,想来这少年也是一名武林好手。

    想到此处不觉一惊,恐这三人是企图诓骗自己,谋剑害命。

    自师父将此剑赠至他手,仅月余时间已经遇到数十名武功高强的刺客了,幸而神兵在手才能化险为夷。可如今该如何是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