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盆地 (第3/3页)
派,继而取长补短得到发展,是一个地方主官的基本素质。
摆在蒋应昌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汉中府,而是汉中旅——这万把号人实在太能吃了。
汉中旅尽管不是刘承宗手上的王牌部队,但编制、兵员,乃至牲口装备,都是按照刘承宗精心打造的战争机器来配备。
这一万两千编制的军队,单靠征税,本就需要三十万人来供养。
而现在,尽管刘承宗并没有对汉中府提供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却给了蒋应昌调走两个营到西安府上班的权力,这就意味着汉中府的军费开支少了接近四成。
多出来的钱粮,就能落实到修复陂塘的事业上。
眼下汉中府有近八百座陂塘需要修复,而在进行这一步工作的同时,蒋应昌还打算观摩前人修筑河堰陂塘,拓印碑文,以期效法故智为己用,修造更多用于蓄水、泄水、灌溉的陂塘和水池。
为官一地,他要让汉中再无涝灾之患。
不过非常尴尬。
就在蒋应昌刚刚因刘承宗准二营就食西安府而松了口气,随着汉江诸多支流建好,地方上的通信日益繁忙,各地送来的消息让他傻了眼。
罗汝才的兵,短时间内还真无法调到西安府。
汉中旅的兵粮已经不是问题了,眼下更大的问题是秦岭猖獗的虎患。
猛虎惯于独行,鲜少成群结队,更别提白日集体觅食,将人视为猎物,是绝对的异常之举。
而在此时的汉中府,这种异常却随着战火纷飞、洪灾遍地、百姓流离而愈演愈烈,以至于成为常态。
各地报告一时涌入,猛虎成群,或五六头同路,或一两双结伴,甚至逾墙上屋、浮水爬楼,躲在要道暗处,袭击过往人群。
蒋应昌甚至不知道这些老虎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汉中不该有这么多老虎。
它们是生活在秦岭北麓的老虎,为了躲承宗,翻山越岭过来,要跟高迎祥一样入川。
早在拿下陕西全境之初,刘承宗就发现了陕西的人退兽进环境下,巨大的虎患问题,便向治下全境府州县主官下令,命各地募捕虎将、杀虎手至西安府,准备将来用于培训各地猎虎队。
用以肃清虎患。
不过元帅府掌握陕西时日尚短,如今别说各县,就是府一级的猎虎队都没能组建,捕虎将们也只活动于西安、凤翔二府所在的关中平原。
但这些各县进贡至西安城领赏的老猎手们,确实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给关中下山的猛虎带来灭顶之灾。
以至于侥幸在人手逃生的幼虎们在北麓结伴却见人就跑,为了觅食,不得已翻越秦岭,进汉中捏起了软柿子。
汉中府流离失所的百姓,确实拿它们没办法,只能依靠罗汝才掌握的元帅军。
罗汝才自然乐见其成。
对汉中旅而言,这也算个出路,分兵协防,由各县拿出一些钱粮供养部分军兵。
最重要的是,罗曹操可是记得,大元帅生活简朴,但有张任权儿送的虎皮坐毯,置于帐中数年,虎毛儿都给坐秃了,也不离身。
汉中特产,惊喜加一。
不过更大的惊喜,其实来源于他们隔壁。
罗汝才和祖承勇互抽鞭子没几天,俩人还都在榻上趴着,换了给他俩换汤喂药的蒋应昌就持书信冒冒失失地跑进了瑞王宫。
“求援,东边兴安州知州金之纯的求援信,州城被棒贼围困,请大元帅麾下汉中旅解围!”
罗汝才沉吟着这个地名,纳闷道:“兴安州,他不求武关防守赵之瑞,求我作撒嘛?”
关中旅的副将赵之瑞,明显要比南郑的汉中旅近多了。
却不料面带狂喜的蒋应昌连忙摇头:“兴安州,还未归附大元帅,金之纯是朝廷的官员!”
“嗯?”
罗汝才一听这话,挣扎着就要从榻上起身,疼得龇牙咧嘴,劈手夺来书信:“兴安州有多少人?”
蒋应昌也不知道,但他却笃定道:“汉中不少人都跑到那边,直隶州的人地不会太少,虽是山区,却也足够汉中旅驻军了。”
“求援,求援好啊。”
当下罗汝才连信都顾不上看,拍着床榻便对侍从武官道:“快命张副总兵、祖游击和李参将过来议事,打下兴安州,四营驻军的粮草就有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