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3页)
食丰收了,大多数米呀面的还是可以在粮食铺里买得到的。如若时逢灾年,别说商铺里没有存粮,就是有存粮,黑心的商人也是决计不会轻易拿来卖的。稍微有点儿良知的一些商家虽说不会趁机故意压货,发国难财什么的,但存粮毕竟有数,不得不涉及到一个货源的问题,做过生意的都知道,货多了,卖相好,还便宜,你可劲儿捡着挑好的。
货少,或者根本就没货的时候呢?价格,卖相,甭考虑!能抢到手都是稳赚。关键是他得抢得到才能拿来卖。
而那些正儿八经种地的农民,不是佃户就是东家雇来扛活的,一年下来打得那点儿粮食,除了交租本就所剩无几。要是再赶上个灾年什么的,日子就更苦不堪言了。虽然也有一些好心的大户人家在这时候会开仓放粮,但对于广大穷苦的老百姓来说,毕竟是杯水车薪哪!
所以在那时,生计,才是困扰大多数家庭最大的问题。
更不要说像老凌家这种祖上几辈都没有土地的‘城镇居民户’了。毫不夸张地说,要不是大女儿嫁到乡下,孩子们连土地长什么模样都没见过。于是老凌平生最大的心愿,当然是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不过这显然已是不可能实现的了,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四个女儿身上。
‘女大不中留’,凌氏家族所有的女孩十八岁之前必须嫁人。老凌一直恪守着这条祖训,这是其一。第二条,是老凌自己的意思,那就是一---男方必须是家里有地的,否则,其他一切都免谈。
由此可见,土地二字对老凌一家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但凡是土里长出来的,在他们家都特别的珍贵。
“这??三丫头,这是怎么回事儿?”老太太问。不是说去天主堂念书的么?
若兰依旧撅着嘴,
“不读书了!管事的嬷嬷说我个子长得高,从今天开始把我调去做活儿了。”
嗯??大姐心兰上下一打量,这三妹的个子似乎是又长了一截儿。但是,因为长得高就不让念书了这是什么逻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