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回 偷偷摸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七回 偷偷摸摸 (第3/3页)

,有一棵碗口粗的榆树,再往下,崖半腰里有块狭长的院子,最宽的地方有一丈五的样子,只不过没有院墙而已。

    院子高崖上有两面人工挖的窑洞,前面的窑里住着人;后面的堆着些杂物,还有一盘打铁的炉子,炉子旁边是一方打铁的砧子。当然,炉子边上还整整齐齐地放着大锤、小锤、钳子、淬火用的桶水什么的。

    院子里有一棵泡桐,一棵杏树。抬头往窑顶望去,高崖绝壁上是一丛丛护崖条、刺刺子(也就是酸枣树)和歪七扭八的野枣树什么的。这便是贾家住的窑院。

    从窑院出来顺着陡峭的羊肠小道再往下,一直可以下到沟底。一条宽宽的引水渠从南侧高崖底下的洞口钻出来,又钻入北侧高崖底下的洞口。

    实际上,顺着这个沟岔往东南方向走,绕过南侧的高崖,不远处就是一片镜儿海,那便是云岭水库了。

    铁匠是柿子湾一带最常见也是比较苦的一个行当。为了养家糊口,老贾经常一个人打铁打到深夜,打些门关子、门环儿、锅锨锨、碳锨子、火钳子什么的,或者什么锨呀、镢呀、锄呀、铁筢子的,卖点钱,贴补家用。

    人常说,男孩不吃十年闲饭。贾家大儿子从小给他父亲做下手。这下手,也就是抡大锤。从火炉里刚钳出来的铁块儿,通红通红的,金花四溅。鲜红的铁屑儿飞溅到手上、身上甚至脸上,一灼,就是个黑点儿,可疼啦。

    贾家大儿子的衣服上常常能看到那被铁屑儿烫出的一个个黑黑的小眼儿。

    贾家是外来户,没什么家底。一家大小除了挣工分,就靠在家里打打铁,下点苦,贴补过活。

    可现今要拆这打铁炉子,老贾一时没了辙,在社员大会上,低头不语,只顾抽他的旱烟。可人家不依不饶,非要老贾当众表态。无奈之中,老贾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散会回家之后,老贾还是动不了手,在炉子跟前转来转去,怎么也下不了手。他心想,也许只是说说的,不会动真格,就没有真拆。

    谁知第三天,村里却真的派人把贾家的打铁炉子铲了,窑里一片狼藉。还把老贾家拉到社员大会上,戴上纸帽子、纸牌子批斗。

    老贾面无表情,只能无奈地附和着大队干部的说道,连声数说自己的不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为了活命,也学会了说瞎话。

    炉子拆掉之后,老贾想来想去,还是不行,偷偷又把炉子盘了起来。这回,他可多了个心眼,不用炉子的时候,就用秸秆把炉子遮起来;还悄悄地给干部们送了点自己打的小生活工具。

    结果呢?这老贾打铁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这时候供销社的东西也很有限,庄户人下地里干活离不了镢、铣、锄、铁钯子之类的小农具,日常生活也离不了锅铣铣、碳铣铣这些个小用具,还有盖房子用的汉钉子什么的,都得靠铁匠打。

    就是说,在自给自足的乡下,如果没有铁匠、木匠、漆匠、修理匠,庄户人是根本不行的。

    可是,不论公社还是生产大队,在明面儿上都不给搞家庭副业,也不许做小营生。

    为了过活,庄户人只能偷偷摸摸搞家庭副业,挣点钱糊口。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