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81章 身在局中谁又能干净的起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81章 身在局中谁又能干净的起来 (第2/3页)

丝的人……

    左边是新能源的悬崖,右边是燃油车的深渊,而脚下的钢丝,叫政治博弈。

    他只能一步一步挪,哪怕每一步都得踩着些不情愿的“借口”和“妥协”。

    车窗外的街灯还没熄灭,晕黄的光打在叶风脸上,映出眼底的红血丝。

    他摸出烟盒,想抽一根,手指悬在半空又放了回去……

    上个月刚在环保论坛上拍着胸脯说“战士集团要做零碳先锋”,转身就抽烟,被拍到又是麻烦。

    “冠冕堂皇”这四个字,最近总在他脑子里打转。

    就像北卡罗来纳州那场博弈,明明是反对派借着汽修店的焦虑敲竹杠,却非要包装成“维护市场公平”。

    他派去谈判的律师回来吐槽,对方议员拍着桌子说“技术壁垒是创新的绊脚石”,可转头就收了传统车企的“法律咨询费”。

    叶风当时气得想拍桌子,可最后还是让了步——50美元的补偿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够那些老汽修店买几台检测设备,也够议员们回去跟选民交差:

    “看,我们为你们争取到了利益”

    他想起上周跟未来进步党议员们的密谈。自己跷着二郎腿,慢悠悠地说:

    “政治这东西,就像揉面团,得软一阵硬一阵。大家想让新能源法案在国会通过,就得先在俄亥俄州给加油站修几个厕所——那些议员的老家,加油站老板都是他们的铁杆票仓。”

    说这些话在时候,叶风自己都觉得恶心,但又能有什么办法?

    充电桩建设计划被搁置半年,换的是另一个州的补贴政策提前落地。

    这就是现实。他想搞技术突破,可实施起来得看州议会脸色。

    他想建电池厂,选址得迁就那些能带来税收优惠的“友好选区”。

    甚至连新技术发布会的嘉宾名单,都得塞进几个“对产业有贡献”的政客——

    哪怕对方连电机和发动机的区别都分不清。

    有次在麻省理工的演讲,有个学生直愣愣地问:“您觉得现在的新能源政策,是技术驱动还是利益驱动?”

    叶风愣了愣,说:“两者兼顾。”

    下台后,他对着镜子骂自己“滑头”。

    可他没法说实话——那些被削减的燃油发动机研发资金,有一半流进了支持反对派的财团口袋。

    而他自筹资金支持的研究项目,何尝不是为了保住战士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手机又响了,是欧洲分部的视频请求。屏幕里,销售总监一脸愁容:

    “德国那边的经销商说,要是咱们不把燃油车的排放数据‘优化’一下,下个月可能进不了主流卖场。”

    叶风捏紧了手机,指节发白。“优化”,多好听的词,说白了就是做手脚。

    他想说“不行”,可话到嘴边变成了:“让技术部想想办法,在合规范围内……调整一下检测工况。”

    技术这东西,不管你有多先进,都抵不过政客的一张嘴,发动机技术,目前还有什么牌子能比得过战士发动机?

    但是你信不信?政客们随时可以禁止你售卖,转而采用各方面都不如你的发动机。

    他们可以有很多借口,什么保护本国企业,什么打击垄断和反倾销……

    挂了电话,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里闪过车间里那些油污的双手——组装燃油发动机的老工人,他们的孩子可能正在新能源电池厂拧螺丝。

    他总说要“平稳过渡”,可这过渡的代价,是有人得放下手里的扳手,有人得重新学编程,而他夹在中间,既得给前者画饼,又得给后者输血。

    车快到家时,路过一家24小时便利店。叶风让司机停下车,自己走进去买了瓶冰水。

    冰柜旁的电视正放着新闻,佛罗里达的最高法院开庭了,反对派律师唾沫横飞地说: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复检,是为了每一个消费者的生命!”

    叶风拧开瓶盖,灌了一大口,冰水顺着喉咙流下去,却压不住心里的躁。

    虽然战士新能源的初创他不在,但是那些工程师是如何工作的,他闭着眼都能想的出来。

    他们眼里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