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76章 时代需要缔造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076章 时代需要缔造者 (第3/3页)

入电解槽,气泡滋滋往上冒——那是纯度99.99%的氢气。

    电站负责人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的‘双能车’要是能在冰川上跑,我们就订一百辆,用来运输科考设备。”

    消息传回军垦城,王丽娜正在产房里阵痛。

    护士递来手机,屏幕上是叶风发来的冰岛加氢站照片。

    她忍着痛笑了笑,给研发部发了条信息:“把‘闪电七号’的电池模块改成可拆卸的,和‘双能车’的储氢罐通用。既然是战友,就得能搭把手。”

    军垦城的秋天来得猝不及防,一场早霜打黄了棉田。

    叶茂站在地头,看着阿不都驾驶的“双能车”正用脱壳机处理新收的棉籽,车尾部排出的水汽在阳光下凝成小彩虹,刚好落在旁边的冬小麦苗上。

    “王总派来的工程师就在那边。”

    叶茂指着不远处的帐篷,“他们在给电动车装光伏充电板,说要试试在沙漠里能不能自给自足。”

    帐篷里,王丽娜的团队正和伊万的工程师争论不休。

    战士电动车的副总王楠楠拿着检测仪说:

    “你们的氢燃料电池启动快,但在城市里还是我们的快充更方便。”

    伊万的徒弟小王立刻反驳:“可在没有电网的牧区,我们加氢三分钟就能跑一天!”

    叶雨泽走进来时,正看见两个年轻人蹲在地上画图纸——

    左边是城市交通网,密密麻麻的充电桩像星星。

    右边是戈壁分布图,加氢站沿着公路连成线。

    “这才是正经事。”

    他笑着递过去两瓶矿泉水,“电动车在城里跑,氢能车在城外转,就像光伏板和草方格,少了谁都治不了沙。”

    这时,杨革勇从非洲打来了视频电话。镜头里,一群黑皮肤的工人正在安装“双能车”的光伏制氢设备,远处的油田抽油机正缓缓转动。

    “我们把减持油田的钱投在了这里。”

    杨革勇的声音带着风沙的粗糙,“白天用光伏制氢开车,晚上用油田的余热给电动车充电。叶风说得对,一环扣一环,最后都落到农民的钱袋子里。”

    挂了电话,王丽娜的视频也打了进来。

    她抱着刚满月的儿子,背景是战士集团的新生产线。

    “‘闪电七号’和‘双能四号’的通用模块搞定了。”

    她晃了晃手里的图纸,“下批出口欧洲的车,一半装电池,一半装储氢罐,让客户自己选。”

    “对了,伊万那个蒙古包支架的专利,我们想用在电动车上,给牧民拉太阳能板。”

    伊万在旁边听见了,立刻嚷嚷:“专利费免了!但你们的电池低温技术得共享,我们的车要去北极圈!”

    夕阳西下时,所有人都站到了观景台上。

    远处的光伏产业园像一片蓝色的海洋,近处的棉田泛着白浪。

    “双能车”和电动车在田埂上并排行驶,扬起的尘土里混着青草的气息。

    叶雨泽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第一次在戈壁上种下梭梭苗,那时谁也想不到,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会开出这样绚烂的共生之花。

    夜色渐浓,军垦城的路灯亮了起来。

    叶茂的儿子骑着儿童车,追在一辆加氢的“双能车”后面跑,车尾部排出的水在地上积成小水洼,映着漫天星光,像撒了一地的希望。

    叶雨泽知道,这场关于能源的探索永远没有终点,但只要车轮还在转动,只要绿意还在生长,这条路就永远值得走下去。

    不过他不畏惧面对任何挑战和压力,如今,两个儿子也都成长起来了,都各自独当一面,他这个老人家也可以退休了。

    说实话,他的战士集团虽然创造了很多奇迹,但总得来说,只是在技术方面的突破。

    而如今的战士集团,在新能源方面却创造了很多的第一。不谦虚的说,等新能源真正开展起来,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时代!

    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创造这个时代的是华夏人,是华夏的企业。

    虽然如今的老总是米国籍,但那又怎样?只不过是因为发展的需要

    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