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丹炉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丹炉燧 (第2/3页)

! 匈奴不灭,死战不休!矢志于此,至死方休!”

    张郁青一掌击在碑石上,道:“血债血偿!死战不休!”不料无意中若有若无的内力暴涨,竟是拍飞了碑石一角。碎石惊了面具将军的战马,战马扬蹄,面具将军御马术功底深厚,竟是勒马转了一周,安然无事。

    众亲卫押着张郁青来到面具将军面前。

    那面具将军道:“小子,你识字,我举荐你为助吏。”

    “七尺昂藏男儿,焉能营营苟且,恭于小人之事,从刀笔吏!”

    “有胆就去丹炉燧,助吏也是要打打杀杀,耽误不了你好狠斗勇。”

    《山海经》云:“海内西南陬以北者。……诸闻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诸闻泽盛产鲫鱼、鲤鱼,岸边水草丰美、芦苇丛生、水鸟翔集、牛羊成群,。

    一名军士笑道:“诸闻泽是匈奴襜褴王的王庭所在,被北宫错所驱逐,设立烽燧嶂塞。襜褴王视为奇耻大辱,常思夺回,那里战力激烈,死伤率最高,这小子是怕了。”

    张郁青怒道:“何曾怕了,去就去!我正欲寻襜褴王复仇!”

    张郁青主动请缨前往诸闻泽的东边的丹炉燧。

    所谓烽燧,边防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举之,以相告,日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燃之,望其烟,日燧。昼则燃燧,夜乃举烽。烽燧可与亭、燧互称,又可称作亭障、列亭、列燧。烽燧大小不一,人数各异,最小者只有一二人,最大者则近30人,一般是10人左右。烽燧有燧长一人。

    韩依斐骑上高头大马亲自送张郁青,两人在平城邑休息一晚,次日下午隐隐看见蜿蜒在山势之上的黄色的夯土长城和一座座凸起的烽燧。集宁镇周边草原、火山锥、湿地、湖泊、烽燧等地貌复杂,西边遥遥在望的大青山自云中郡绵延而来。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