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松来也 第265章:山规人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武松来也 第265章:山规人定 (第2/3页)

岁圆寂之后,官家才下诏为其朔了一座镏金铜像,以示金身再造。

    听茶铺的掌柜讲完这个故事,亥言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既然此处已有白马寺,且此寺远近驰名,那山上的那位山大王孟宪,为何还要去往二十里外的翠华寺烧香拜佛?

    莫非空见大师与此人之间关系匪浅?

    不过,眼下也不是追究其中缘故之时,亥言且暂时将脑中疑问放在一边。

    因为掌柜随后讲的故事是越来越有趣了。

    据掌柜所言,这白马山大王的确姓孟名宪,江湖人称“黑奉先”。黑,自然是指其肤色,奉先则是三国时第一猛将吕布的字,因这孟宪也善使一条方天画戟,故而给自己起了这个浑号。

    大约是在三年前,孟宪带着上千人到此,遂倚山立寨,就此扎根。三年时间,方圆十余里内的山村皆被山寨所辖,所拥兵民已近万数。

    此地原本就地处深山,地势险要,所以,无论是宋朝官府,还是金国的军队皆无力管辖。渐渐的,白马山便成了国中之国,既不属于宋,也不属于金。

    在宋国将河东诸州府割让给金人之后,驻守代州的金军也曾派兵前来清剿过。可是金兵一进入白马山,所到之处皆是坚壁清野。想要攻山,可面对险要的山势又一筹莫展。

    在围着白马山转悠了三日之后,终因给养耗尽,粮道又时常被劫,只得罢兵。

    近半年来,金国大军已经北撤,代州所驻金兵只剩下二千人马,还要担负着扼守州县城池,拱卫雁门关的重任,实在无力,也犯不着为一座深山中的山寨兴师动众。

    所以,白马山在这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倒是成为了一方静土。白马寺的香火更盛。

    当武松等人问起如何才能上山时,掌柜则道:“若是想上山,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

    “这是何意?”武松又问道。

    掌柜笑了笑,故意卖了个关子:“由此往西二里便是山寨的入口,到了一看便知。”

    见多言无益,武松等人也不再纠缠,又在茶铺中买了些干粮,便继续向西而去。

    临走之时,武松还特意又多瞧了掌柜几眼,他心里觉得,这掌柜怎么看都有些像昔日的朱贵兄弟。

    倒不是说二人长得像,而是这掌柜在山寨前开这一间茶铺,怕也是作为山寨的耳目,乃是为了搜集情报,哨探往来之人。

    因为,连武松如此不甚讲究之人,也觉得这茶铺的茶实在太难喝了。

    二里地,说到就到。转眼间,山寨已在眼前。

    说是山寨入口,可寨前却没有高大坚固的寨门,甚至寨门处的地势也谈不上险要,完全没依山据险之势。

    不过望寨门后望去,不远处则是一片深不见头的树林,林前则是一条深涧穿流而过。涧阔七八丈,深则有数十丈,一座吊桥横跨其上,将寨门和树林相连。

    武松等人这才看明白了,若想进山,寻常人必得从这吊桥上过。就算众人之中,怕也只有武松、上官令和柳如烟可凭借轻功一跃而过。

    当然,亥言不在此列。

    “诸位可是要上山?”此时,寨门前的一个小头目打扮的人迎上前来。

    武松一打量,发现此人腰挎单刀,但手中却拿了一把双股鱼叉,不像是兵器,倒像是打渔的家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