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忧郁王子,洒脱香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忧郁王子,洒脱香帅 (第1/3页)

    《西风颂》的伟大,当然和它出现的时代背景脱不了关系,当时的欧洲世界,各种工人革命运动盛起,机器的轰鸣声推动着大时代的向前迈进,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热血之下少不了各种冷血镇压,在这种大环境下,诗人以不畏之心,吟唱出生命的旋律,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不朽之歌。

    然而,这首诗之所以能传颂至今,除了时代特色之外,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结尾那句隽永深邃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是成为传世名句,激励着无数人。

    而此时,这首诗就这样出现在剑桥大学,猛然地就来到了这些天之骄子的面前,一时间,他们甚至觉得有些无措,特别是那些桀骜自信的本土学生,接连几日对柳敬亭这位中国学生表示保留意见后,突然读到这首诗,感觉十分尴尬。

    而当柳敬亭写这首诗的过程被爆料出来之后,这件事变得越发有趣。

    “所有人亲眼所见,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那位来自中国的大男孩,的确只用了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写的这首《西风颂》,当时他正在指导那部叫做《哈姆雷特》的话剧排练,所有演员均能作证。”

    这个帖子正是奥斯丁所发,话剧公演在即,这样的噱头不拿来做做文章,简直就是奢侈的浪费。

    这首诗出现之后,关于柳敬亭的文字能力自然再无怀疑,《哈姆雷特》也因此在大家面前好好地露了一小脸,接着,最新一期的《大学报》出来,大家看到柳敬亭那句官方回应。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鲁迅先生对《红楼梦》读者的那句评语类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所以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很快被文学院的那些理论研究者们看到,顿时引为金句,文学研究中有个说法叫做“阅读体验”,针对的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毕竟。读者才是一切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这种研究归根结底是用来指导作者。

    凡是声称“自己的写作和读者没有关系”的写手,都是在吹牛逼。

    因为没有读者的文本等同于没有消费者的产品,即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此外,除了话剧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乃至日常用品中都能用到这句评语,和另外一个世界一样。这句话很快成为流行语。《哈姆雷特》就这样火起来了。

    ……

    “真正成功的广告语就是最终成为流行语,柳导这句话真是神来之笔。”

    大年三十这天,来自万象的这批文化交流使者自然是要聚一聚,叶崛和孙泊雅三天前就在剑桥镇预订了酒店,席间,大家聊起这部话剧。叶崛情不自禁地赞了柳敬亭一句。

    “应该是那首诗的铺垫做得太好,我读了好几遍,特别钟爱最后一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能需要久等,感觉很有意境。”孙泊雅接道。

    杨丽璐突然说:“那句原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杨丽璐身上,康令月问道:“原文?你怎么知道原文?”

    杨丽璐猛然想起那晚自己生病的情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