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转战山西(三) (第2/3页)
来的一万名弓箭手配了马匹。红巾军这时终于有了成规模的骑兵,刘继祖对这支部队十分看重,他打破了原有的建制,所有士兵都是他亲自训练,亲自管理,里面所有军官,从低级军官到高级军官都是他亲自选出来的,可以说这支部队才是刘继祖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嫡系部队。
这些人是从这二十多万人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身体素质都非常好,刘继祖对他们的训练也很严格,当然待遇也比一般士兵要好不少。除了标配的马匹和弓箭以外,他们每个人都装备了制式长枪、腰刀和盔甲,红巾军里其他士兵对能成为骑兵的士兵都是十分羡慕的。
刘继祖这段时间每天都是顶盔掼甲,全幅装备,然后骑着如风去教他们骑射以及马上对战之术。这些士兵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快,唯一的问题是骑马时间的问题。由于这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河北、山西和河南三道的农民,几乎没骑过马。因此对长时间骑马很不适应,但这个却无法快速提高,只能不断练习逐步提高。
转眼间三个月时间过去了,这支队伍以及另外三万弓箭手部队已逐渐成型,而他们现在已有六万人配备了弓箭,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慢慢扩大。刘继祖看着他们训练经常心潮澎湃,他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千军万马的威力,特别是当这近万弓箭手同时射箭时,那种万箭齐发的场景令刘继祖印象深刻,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在战场上个人的渺小。
这三个月红巾军已经牢牢掌控了山西道,除了晋阳城和云州朔州以外,他们将在河北道使用的办法也用在了山西道,那就是打击有恶行的豪强,然后收缴他们的土地、粮食和钱财,同时将土地分给红巾军有功的将士。
这确实一石二鸟的好计策,一方面山西道和河北道的情况很相似,那就是百姓极为贫苦,但那些可以免税的豪强却富的流油,因此他们从山西道的豪强身上也获得了大量钱粮和土地,这极大地缓解了红巾军的军需问题。
裘二自从手里有了足够的钱粮之后,也财大气粗起来,来刘继祖这里哭穷的次数明显变少了。这样他们也才有多余的钱拿出来打造装备和武器以及购买马匹,同时有了军粮,他们就可以不断扩大红巾军的规模。
另一方面这种方法极大地鼓舞了红巾军的士气,本来他们从河北道撤离时,很多被分了土地的士兵是颇有怨言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但他们也知道红巾军发的那些地契只有在红巾军当权时才算数,因此只好跟着红巾军撤回了太行山。
但现在见到在山西道红巾军依然实行这样的政策,他们就又有了希望。因为红巾军分土地是严格按照军功进行的,而军功的获得是有严格标准的,能获得军功的士兵一般都是比较勇敢,有一定的武技实力,他们能在河北道获得军功,在其他地方也照样能获得。
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就又被调动了起来,在攻打山西道的地盘时表现的极为卖力,很多士兵甚至会主动结伙去攻打山西道的那些城市。因此刘虎头他们有些时候还要去制止他们,因为很多城市根本不用打,只要包围起来,对方就会投降。
但对于投降的城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