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量子计算机 (第2/3页)
全、增大信息容量和提高检测精度等方面可能突破现有经典信息系统的极限。
一个250量子比特(由250个原子构成)的存储器,可能存储的数达2的250次方,比现有已知的宇宙中全部原子数目还要多。
用量子搜寻算法攻击现有密码体系,经典计算需要1000年的运算量,量子计算机只需小于4分钟的时间。
量子密钥体系采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其安全性由量子力学原理所保证。
基于量子隐形传态过程,可以实现多端分布运算,构成量子因特网。
薛定谔“猫”和EPR佯谬
量子力学的诞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在20世纪推动了社会发展的核能、激光、半导体等高科技,都是源于量子力学。
然后,自然界是否确实按照量子理论的规律运行?
以爱因斯为代表的一方始终认定量子力学不是完备的理论,“上帝是不会玩骰子的”,而以ge本哈根学派领袖bi尔为代表的另一方则坚信量子理论的正确性。
量子客体的波粒两象性迫使人们不得不引入波函数(量子态)来描述量子客体的状态。
著名物理学家费man曾指出:量子力学的精妙之处在于引入几率幅(即量子态)的概念。
事实上,量子世界的千奇百怪的特性正是起源于这个量子态,而关于量子理论的长期激烈争论的焦点也在这个量子态。
普通的数字计算机在0和1的二进制系统上运行,称为“比特”(bit)。
但量子计算机要远远更为强大。
它们可以在量子比特(qubit)上运算,可以计算0和1之间的数值。
假想一个放置在磁场中的原子,它像陀螺一样旋转,于是它的旋转轴可以不是向上指就是向下指。
常识告诉我们:原子的旋转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但不可能同时都进行。
但在量子的奇异世界中,原子被描述为两种状态的总和,一个向上转的原子和一个向下转的原子的总和。
在量子的奇妙世界中,每一种物体都被使用所有不可思议状态的总和来描述。
想象一串原子排列在一个磁场中,以相同的方式旋转。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