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卷七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第1/3页)
○薛收(兄子元敬收子元超从子稷)姚思廉颜师古(弟相时)令
狐德棻(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等附)孔颖达(司马才章王恭
马嘉运等附)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也。事继从父孺以孝闻。年
十二,解属文。以父在隋非命,乃洁志不仕。大业末,郡举秀才,固辞不应。义
旗起,遁于首阳山,将协义举。蒲州通守尧君素潜知收谋,乃遣人迎收所生母王
氏置城内,收乃还城。后君素将应王世充,收遂逾城归国。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
于太宗,即日召见,问以经略,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授秦府主簿,判陕东道
大行台金部郎中。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
马上即成,曾无点窜。太宗讨王世充也,窦建德率兵来拒,诸将皆以为宜且退军,
以观贼形势。收独建策曰:“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
患者在于乏食,是以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
骁雄,期于奋决。若纵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间
战斗不已。今宜分兵守营,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大王亲率猛锐,
先据成皋之险,训兵坐甲,以待其至。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必克。
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不过两旬,二国之君,可面缚麾下。若退兵自守,计之
下也。”太宗纳之,卒擒建德。东都平,太宗入观隋氏宫室,嗟后主罄人力以逞
奢侈。收进曰:“窃闻峻宇雕墙,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秦帝增阿房
之饰,汉后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后主曾不能察,以万乘
之尊,困一夫之手,使土崩瓦解,取讥后代,以奢虐所致也。”太宗悦其对。及
军还,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初授天策上将、尚书令,命收与世南并作第一让
表,竟用收者。太宗曾侍高祖游后园中,获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援笔立就,不
复停思,时人推其二表赡而速。从平刘黑闼,封汾阴县男。武德六年,以本官兼
文学馆学士,与房玄龄、杜如晦特蒙殊礼,受心腹之寄。又尝上书谏猎,太宗手
诏曰:“览读所陈,实悟心胆,今日成我,卿之力也。明珠兼乘,岂比来言,当
以诫心,书何能尽!今赐卿黄金四十铤,以酬雅意。”七年,寝疾,太宗遣使临
问,相望于道。寻命舆疾诣府,太宗亲以衣袂抚收,论叙生平,潸然流涕。寻卒,
年三十三。太宗亲自临哭。哀恸左右。与收从父兄子元敬书曰:“吾与卿叔共事,
或军旅多务,或文咏从容。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比虽疾苦,日冀痊除,
何期一朝,忽成万古!追寻痛惋,弥用伤怀。且闻其儿子幼小,家徒壁立,未知
何处安置?宜加安抚,以慰吾怀。”因使人吊祭,赠物三百段。及后,遍图学士
等形像。太宗叹曰:“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图其像。”及登极,顾谓房玄龄曰:
“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又尝梦收如平生,又敕有司特赐其家粟帛。
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永徽六年,又赠太常卿,陪葬昭陵。文集十卷。
元敬,隋选部侍郎迈子也。有文学,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
“河东三凤”。收为长雏,德音为鸑鷟,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武德中,元敬为
秘书郎,太宗召为天策府参军,兼直记室。收与元敬俱为文学馆学士。时房、杜
等处心腹之寄,深相友托,元敬畏于权势,竟不之狎,如晦常云:“小记室不可
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太宗入东宫,除太子舍人。时军国之务,总于东宫,元
敬专掌文翰,号为称职。寻卒。
收子元超。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
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
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
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
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
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
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
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巂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
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巂州。上元
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
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
纳焉。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
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曰:“朕之留
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
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
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
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元超从子稷。
稷举进士,累转中书舍人。时从祖兄曜为正谏大夫,与稷俱以辞学知名,同
在两省,为时所称。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好古博雅,尤工隶书。
自贞观、永徽之际,虞世南、褚遂良时人宗其书迹,自后罕能继者。稷外祖魏徵
家富图籍,多有虞、褚旧迹,稷锐精模仿,笔态遒丽,当时无及之者。又善画,
博探古迹。睿宗在藩,留意于小学,稷于是特见招引,俄又令其子伯阳尚仙源公
主。及践祚,累拜中书侍郎,与苏颋等对掌制诰。俄与中书侍郎崔日用参知政事。
睿宗以钟绍京为中书令,稷劝令礼让,因入言于帝曰:“绍京素无才望,出自胥
吏,虽有功勋,未闻令德。一朝超居元宰,师长百僚,臣恐清浊同贯,失于圣朝
具瞻之美。”帝然其言,因绍京表让,遂转为户部尚书。稷又于帝前面折崔日用,
递相短长,由是罢知政事,迁左散骑常侍,历工部、礼部二尚书。以翊赞睿宗功
封晋国公,赐实封三百户,除太子少保。睿宗常召稷入宫中参决庶政,恩遇莫与
为比。及窦怀贞伏诛,稷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子伯阳,以尚公主拜右
千牛卫将军、驸马都尉,亦以功封安邑郡公,别食实封四百户。及父死,特免坐,
左迁晋州员外别驾。寻而配徙岭表,在道自杀。伯阳子谈,开元十六年,尚常山
公主,拜驸马都尉、光禄员外卿,旬日暴卒。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察,陈吏部尚书;入隋,历太子内舍人、
秘书丞、北绛公,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陈亡,察自吴兴始迁关中。思廉少受
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
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初,察在陈尝修梁、陈二史,未就,临终令思廉
续成其志。丁继母忧,庐于墓侧,毁瘠加人。服阕,补河间郡司法书佐。思廉上
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炀帝又令与起居舍人崔祖浚修
《区宇图志》。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
离其侧。兵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
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观
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高祖受禅,授秦王文学。后
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
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书曰:
“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寻引为文学馆学士。太宗入春宫,迁太子洗马。贞
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
之赞,曰:“志苦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