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六 列传第十六 (第3/3页)
俊,被外迁者众,太宗
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
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
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
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
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建平文雅,
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
“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
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
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
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
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
至今称房、杜焉。如晦以高孝基有知人之鉴,为其树神道碑以纪其德。其年冬,
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
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
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
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手诏著作郎虞世南曰:
“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奄从物化,追念勋旧,痛悼于怀。卿体吾此意,为
制碑文也。”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又尝
赐房玄龄黄银带,顾谓玄龄曰:“昔如晦与公同心辅朕,今日所赐,唯独见公。”
因泫然流涕。又曰:“朕闻黄银多为鬼神所畏。”命取黄金带遣玄龄亲送于灵所。
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
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其国官府佐并不之罢。终始恩遇,
未之有焉。子构袭爵,官至慈州刺史,坐弟荷谋逆,徙于岭表而卒。初,荷以功
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贞观中,与太子承乾谋反,坐斩。
如晦弟楚客,少随叔父淹没于王世充。淹素与如晦兄弟不睦,谮如晦兄于王
行满,王世充杀之,并囚楚客,几至饿死,楚客竟无怨色。洛阳平,淹当死,楚
客泣涕请如晦救之。如晦初不从,楚客曰:“叔已杀大兄,今兄又结恨弃叔,一
门之内,相杀而尽,岂不痛哉!”因欲自刎。如晦感其言,请于太宗,淹遂蒙恩
宥。楚客因隐于嵩山。贞观四年,召拜给事中,上谓曰:“闻卿山居日久,志意
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则不能出,何有是理耶?夫涉远者必自迩,升高者必自下,
但在官为众所许,无虑官之不大。尔兄虽与我体异,其心犹一,于我国家非无大
功。为忆尔兄,意欲见尔。宜识朕意,继尔兄之忠义也。”拜楚客蒲州刺史,甚
有能名。后历魏王府长史,拜工部尚书,摄魏王泰府事。楚客知太宗不悦承乾,
魏王泰又潜令楚客友朝臣用事者,至有怀金以赂之,因说泰聪明,可为嫡嗣。人
或以闻,太宗隐而不言。及衅发,太宗始扬其事,以其兄有佐命功,免死,废于
家。寻授处化令,卒。
如晦叔父淹。淹,字执礼。祖业,周豫州刺史。父征,河内太守。淹聪辩多
才艺,弱冠有美名,与同郡韦福嗣为莫逆之交,相与谋曰:“上好用嘉遁,苏威
以幽人见征,擢居美职。”遂共入太白山,扬言隐逸,实欲邀求时誉。隋文帝闻
而恶之,谪戍江表。后还乡里,雍州司马高孝基上表荐之,授承奉郎。大业末,
官至御史中丞。王世充僣号,署为吏部,大见亲用。及洛阳平,初不得调,淹将
委质于隐太子。时封德彝典选,以告房玄龄,恐隐太子得之,长其奸计,于是遽
启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武德八年,庆州总管杨文干作乱,
辞连东宫,归罪于淹及王珪、韦挺等,并流于越巂。太宗知淹非罪,赠以黄金三
百两。及即位,征拜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赐实封四百户。以淹多识典故,特
诏东宫仪式簿领,并取淹节度。寻判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前后表荐四十余人,
后多知名者。淹尝荐刑部员外郎郅怀道,太宗因问淹:“怀道才行何如?”淹对
曰:“怀道在隋日作吏部主事,甚有清慎之名。又炀帝向江都之日,召百官问去
住之计。时行计已决,公卿皆阿旨请去,怀道官位极卑,独言不可。臣目见此事。”
太宗曰:“卿尔可从何计?”对曰:“臣从行计。”太宗曰:“事君之义,有犯
无隐。卿称怀道为是,何因自不正谏?”对曰:“臣尔日不居重任,又知谏必不
从,徒死无益。”太宗曰:“孔子称从父之命,未为孝子。故父有争子,国有争
臣。若以主之无道,何为仍仕其世?既食其禄,岂得不匡其非?”因谓群臣曰:
“公等各言谏事如何?”王珪曰:“昔比干谏纣而死,孔子称其仁;泄冶谏而被
戮,孔子曰:‘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是则禄重责深,理须极谏;官卑望下,
许其从容。”太宗又召淹笑谓曰:“卿在隋日,可以位下不言;近仕世充,何不
极谏?”对曰:“亦有谏,但不见从。”太宗曰:“世充若修德从善,当不灭亡;
既无道拒谏,卿何免祸?”淹无以对。太宗又曰:“卿在今日,可为备任,复欲
极谏否?”对曰:“臣在今日,必尽死无隐。且百里奚在虞虞亡,在秦秦霸,臣
窃比之。”太宗笑。时淹兼二职,而无清洁之誉,又素与无忌不协,为时论所讥。
及有疾,太宗亲自临问,赐帛三百匹。贞观二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子
敬同袭爵,官至鸿胪少卿。敬同子从则,中宗时为蒲州刺史。
史臣曰:房、杜二公,皆以命世之才,遭逢明主,谋猷允协,以致升平。议
者以比汉之萧、曹,信矣!然莱成之见用,文昭之所举也。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
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
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裨谌草创,东里润色,相须而成,俾无悔事,贤达用
心,良有以也。若以往哲方之,房则管仲、子产,杜则鲍叔、罕虎矣。
赞曰:肇启圣君,必生贤辅。猗欤二公,实开运祚。文含经纬,谋深夹辅。
笙磬同音,唯房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