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第2/3页)

事,蜀帅抚慰不谨,蛮王阁罗凤不恭,

    国忠命鲜于仲通兴师十万,渡泸讨之,大为罗凤所败。镇蜀,蛮帅异牟寻归国,

    遂以韦皋为云南安抚大使,命使册拜,谓之南诏。大和中,杜元颖镇蜀,蛮王鹾

    颠侵蜀,自是或臣或否。咸通中,结构南海蛮,深寇蜀部。西南夷之中,南诏蛮

    最大也。领县二。

    泸南县在泸水之南

    长明。户三千七百。至京师四千九百里。

    右上十六州,旧属戎州都督府。天宝已前,朝贡不绝。

    巂州中都督府隋越巂郡。武德元年,改为巂州,领巂、邛部、可泉、苏祁、

    台登六县。二年,又置昆明县。三年,置总管府,管一州。贞观二年,割雅州阳

    山、汉源二县来属。八年,又置和集县。天宝元年,越巂郡,依旧都督府。乾元

    元年,复为巂州也。旧领县十,户二万三千五十四,口五万三千六百一十八。天

    宝领县七,户四万七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五千二在八十。在京师西南三千六百五

    十四里。

    越巂汉郡名,武帝置。今县,汉邛都县地,属越巂郡。有越水、巂水。后

    周于越城置严州。隋改为西宁州,寻改巂州,仍分邛都置越巂县,州所治也

    邛部后汉属越巂郡。汉阑县地,属沈黎郡。后周置节部县也

    台登汉县,属越巂郡

    苏祁汉苏夷县,属越巂郡。后周平南夷,于故城复置也

    西泸汉邛都县地,梁置可泉县。隋治姜磨戍。武德七年,移于今。天宝末

    年。改为西泸也

    昆明汉定莋县,属越巂郡。后周置定莋镇。武德二年,镇为昆明县,盖南

    接昆明之地故也

    会川上元二年,移邛都县于会川置,因改为会川也。

    松州下都督府隋同昌郡之嘉诚县。武德元年,置松州。贞观二年,置都督

    府。督崌、懿、嵯、阔、麟、雅、丛、可、远、奉、严、诺、蛾、彭、轨、盖、

    直、肆、位、玉、璋、祐、台、桥、序二十五羁縻等州。永徽之后,生羌相继忽

    叛,屡有废置。仪凤二年,复加整比,督文、扶、当、柘、静、翼六州。都督羁

    縻三十州:研州、剑州、探那州、忋州、毗州、河州、干州、琼州、犀州、拱

    州、龛州、陪州、如州、麻州、霸州、<石阑>州、光州、至凉州、蚕州、晔州、梨

    州、思帝州、戍州、统州、谷州、邛州、乐客州、达违州、卑州、慈州。据天宝

    十二载簿,松州都督府,一百四州,其二十五州有额户口,但多羁縻逃散,余七

    十九州皆生羌部落,或臣或否,无州县户口,但羁縻统之。天宝元年,改松州为

    交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松州。据贞观初分十道:松、文、扶、当、悉、柘、静

    等属陇右道。永徽之后,据梁州之境,割属剑南道也。旧领县三,户六百一十二,

    口六千三百五。天宝,户一千七十六,口五千七百四十二。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

    东至扶州三百三十八里,东至茂州三百里,西南至当州三百里,西北至吐蕃界九

    十里。至京师二千二百五十里,至东都三千五十里。

    嘉诚历代生羌之地,汉帝招慰之,置护羌校尉,别无州县。至后魏,白水

    羌象舒治自称邓至王,据此地。其子舒彭遣使朝贡,乃拜龙骧将军、甘松县子,

    始置甘松县。魏末大乱,又绝。后周复招慰之,于此置龙涸防。天和六年,改置

    扶州,领龙涸郡。隋改甘松为嘉诚县,属同昌郡。武德元年,于县置松州,取州

    界甘松岭为名

    交川后周置龙涸郡,隋废为交川县也

    平康垂拱元年,割交川及当州通轨、翼针三县置平康县,属当州。天宝元

    年,改交川郡也。

    文州隋武都郡之曲水县。义宁二年,置阴平郡,领曲水、长松、正西三县。

    武德改文州。贞观元年,省正西入曲水。天宝元年,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复

    为文州。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永徽中,改属剑南道也。旧领县二,户一千

    九百八,口八千一百四十七。天宝,户一千六百八十六,口九千二百五。在京师

    西南一千四百九十里,至东都二千二百九十里。

    曲水汉阴平道,属广汉。晋乱,杨茂搜据为仇池,氐、羌相传叠代。后魏

    平氐、羌,始置文州。隋为曲水县。武德后,置文州,治于曲水也。

    长松后魏置芦北郡,郡置建昌县。后周移郡县于此置。隋废郡,改县为长

    松。白马水在县北也。

    扶州隋同昌郡。天宝元年,改为扶州。天宝元年,复为同昌郡。乾元元年,

    复为扶州。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永徽后,改为剑南道。旧领县四,户一千

    九百二十八,口八五百五十六。天宝,户二千四百一十八,口一万四千二百八十

    五。在京师西南一千六百九十里,至东都二千四百四十九里。

    同昌历代吐谷浑所据。西魏逐吐谷浑,于此置邓州及邓宁郡,盖以平定邓

    至羌为名。隋初,改置扶州及同昌县。炀帝又为同昌郡。流于此也。

    帖夷后魏置帖夷郡。隋罢为县。万岁通天二年,改为武进。神龙依旧为帖

    夷。

    万全后魏置武进郡,又改为上安郡。隋废郡为尚安县。旧治刺利村,长安

    二年,移治黑水堡。至德二年八月,改为万全也。

    钳川后魏置钳川郡。隋罢郡,复为县。

    龙州下隋平武郡。武德元年,改为龙门郡。其年,加“西”字。贞观元年,

    改为龙州。天宝元年,改为江油郡。乾元元年,复为龙州。旧属陇右道,永徽后,

    割属剑南也。旧领县二,户一千一十七,口六千一百四十九。天宝,户二千九在

    九十二,口四千二百二十八。在京师西南二千六百六十里,至东都三千一十五里。

    江油秦、汉、曹魏为无人之境。邓艾伐蜀,由yin道景谷,行无人之地七百

    里,凿山通道,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以至江油,即此城也。晋始置阴平郡,于

    此置平武县。至梁有杨、李二姓大豪,分据其地。后魏平蜀,置龙州。隋初废郡,

    改平武为江油。县界有石门山。

    清川后魏马盘县。天宝元年,改为清川也。

    当州下本松州之通轨县。贞观二十一年,析置当州,以土出当归为名。州

    治利川,领通轨、左封二县。显庆二年,又析左封置悉州。仪凤二年,移治逢臼

    桥。天宝元年,改为江源郡。乾元元年,复为当州。本属陇右道也。领县三,户

    二千一百四十六,口六千七百一十三。至京师三千一百里,至东都三千九百里。

    东北至松州九百里。

    通轨本属松州,历代生羌之地。贞观二十年,松州首领董和那蓬固守松府,

    特敕于通轨县置当州,以蓬为刺史。显庆元年,蓬嫡子屈宁袭继为刺史。又置和

    利、谷利、平康三县也

    和利显庆二年,分通轨置。谷利文明元年,开生羌置也。

    悉州本翼州之左封县。显庆元年,置悉州,领悉唐、左封、识臼三县,治

    悉唐城。咸亨元年,移治左封。仪凤二年,羌叛,又寄治当州城内,寻归旧治。

    垂拱二年,置归诚县。载初元年,移治匪平川。天宝元年,改为归诚郡,割识臼

    属临翼郡。乾元元年,复为悉州。旧属陇右道松州都督,后属剑南道。领县二,

    户八百一十六,口三千九百一十四。至京师二千七百五十里,至东都三千八百里。

    至西静州六十里,西北至当州八十里也。

    左封本属翼州,在当州东南四十里。显庆元年,生羌首领董系比射内附,

    乃于地置悉州,在悉唐川故也。以董系比射为刺史,领左封、归城二县。载初元

    年,又移州理东南五十里匪平川置也。归诚垂拱二年,分左封置。

    静州本当州之悉唐县。显庆元年,于县置悉州。咸亨元年,于悉州置翼州

    都督府,移悉州理左封置。仪凤二年,罢都督府,翼州却还治于翼针县,于悉唐

    县置南和州。天授二年,改为静州,比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后割属剑南。领

    县二,户一千五百七十七,口六千六百六十九。东北至当州六十里,东至悉州八

    十里。至京师与当州道里数同也。

    悉唐县置在悉唐川。旧属当州,显庆中来属也。

    静居县界有静川也。

    恭州下开元二十四年,分静州广平县置恭州,仍置博恭、烈山二县。天宝

    元年,改为恭化郡。乾元元年,复为恭州。本属陇右道,后割属剑南。领县三,

    户一千一百八十九,口六千二百二十二。东至柘州一百里,东北至静州界。至京

    师三千一百二十里。

    和集旧广平县,属静州。开元二十四年,于县置恭州。天宝元年,改为和

    集。

    博恭开元二十四年,分广平置也。

    烈山开元二十四年,分广平置。

    柘州下永徽后置。天宝元年,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复为柘州。本属陇

    右道松州都督,后割属剑南也。

    保州下本维州之定廉县。开元二十八年,置奉州,以董晏立为刺史。领定

    廉一县。天宝元年,改为云山郡。八载,移治所于天保军,乃改为天保郡。乾元

    元年二月,西山子弟兵马使嗣归诚王董嘉俊以西山管内天保郡归附,乃为保州,

    以嘉俊为刺史。领县三,户一千二百四十五,口四千五百三十六。至京师二千九

    百四十里,至东都三千七百九十里。东至维州风流镇四十五里也。

    定廉隋置定廉镇。隋末陷羌。武德七年,招白苟羌,置维州及定廉县,以

    界水名。永徽元年,废盐城并入。开元二十八年,改属奉州。天宝八载,改为天

    保郡也

    归顺云山天宝八年,分定廉置此二县也。

    真州下天宝五载,分临翼郡之昭德、鸡川两县置昭德郡。乾元元年,改为

    真州,取真符县为名也。领县三,户六百七十六,口三千一百四十七。至京师三

    千里,至东都三千八百五十里。

    真符天宝五载,分鸡川、昭德二县置,州所治也

    鸡川先天二年,割翼州翼水县置,属翼州。天宝五载,改真州

    昭德本识臼县,属悉州。天宝元年,改属翼州,仍改名昭德县。五年,改

    属真州也。

    霸州下天宝元年,因招附生羌置静戎郡。乾元元年,改为霸州也。领县一,

    户一百七十一,口一千八百六十一。至京师二千六百三十二里,至东都三千二百

    七十一里

    安信与郡同置,州所治也。

    已上十二州,旧属陇右道,永徽已后,割属松州都督,入剑南道。诸州隶松

    州都督,相继属剑南也。

    松州都督府,督羁縻二十五州。旧督一百四州,领州,无县户口,惟二十五

    有名额,皆招抚生羌置也。

    崌州下贞观元年,招慰党项置州处也。领县二,与州同置:江源洛稽。

    领户一百五十五。至京师西南二千二百四十六里。

    懿州下贞观五年,置西吉州。八年,改为懿州,处党项也。领县二,与州

    同置:吉当唐位。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二千二百五十里。

    阔州下贞观五年置,处党项。领县二,与州同置:阔源落吴。无户口。

    至京师西南二千五百一十里。

    麟州下贞观五年,置西麟州,处生羌归附。八年,去“西”字。领县七,

    与州同置:硖川和善敛具硖源三交利恭东陵无户口。至京师四千五

    百里。

    雅州下贞观五年,处生羌置西雅州。八年,去“西”字。领县三,与州同

    置:新城三泉石陇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二千六百六十里。

    丛州贞观五年,党项发归附置也。领县五,与州同置。都流厥调凑般匐器

    迩率钟,并为诸羌部落,遥立,无县。宁远临泉临河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一

    千八百里。

    可州贞观四年,处党项,置西义州。八年,改为可州也。领县三,与州同

    置:

    义诚清化静方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一千四十里。

    远州贞观四年,生羌归附置也。领县二,与州同置。罗水、小部川。无户

    口。至京师西南二千三百六十里。

    奉州贞观三年,处生羌置西仁州。八年,改为奉州也。领县三,与州同置:

    奉德思安永慈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二千一百六里。

    岩州贞观五年,置西金州。八年,改为岩州。领县三,与州同置:金池

    甘松丹岩

    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二千一百里。

    诺州贞观五年,处降羌置。领县三,与州同置:诺川归德篱渭

    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二千六百四十三里。

    蛾州贞观五年,处降羌置。领县二,与州同置:常平那川

    无户口。至京师二千七百里。

    彭州贞观三年,处降党项置洪州。七年,改为彭州。领县四,与州同置:

    洪川归远临津归正

    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二千七百八十里。

    轨州都督府,贞观二年,处党项置。领县四,与州同置:通川玉城金原

    俄彻

    无户口。至京师西南二千三百九十里。

    盍州贞观四年,置西唐州。八年,改为盍州,处降羌也。领县四,与州同

    置:湘水河唐曲岭枯川

    户二百二十,无口。至京师西南二千六百三十里。

    直州贞观五年,置西集州。八年,改为直州,处降羌。领县二,与州同置:

    集川新川

    户一百,无口。至京师二千五百里。

    肆州贞观五年,处降羌置。领县四,与州同置:归唐芳丛盐水磨山

    无户口。至京师二千六百里。

    位州贞观四年,降生羌置西盐州。八年,改为位州。领县二,与州同置:

    位丰西使

    户一百,无口。至京师二千四百一十里。

    玉州贞观五年,处降羌置。领县二,与州同置:玉山带河

    户二百一十五,无口。至京师二千八百七十八里。

    嶂州贞观四年,处降羌置。领县四,与州同置:洛平显川桂川显平

    户二百,无口。至京师二千九百里。

    祐州贞观四年,处降羌置。领县二,与州同置:廓川归定

    无户口。至京师二千一百九十里。

    台州贞观六年,处党项置西沧州。八年,改为台州。无县。至京师二千一

    百三十五里。

    桥州贞观六年,处降羌置。无县。至京师二千四百里。

    序州贞观十年,处党项置。无县。至京师二千四百里。

    右二十五州,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府。贞观中,招慰党项羌渐置。永徽

    已后,羌戎叛臣,制置不一。今存招降之始,以表太平之所至也。

    岭南道

    南海节度使,领是十七州也。

    广州中都督府隋南海郡。武德四年,讨平萧铣,置广州总管府,管广、东

    衡、洭、南绥、冈五州,并南康总管。其广州领南海、增城、清远、政宾、宝

    安五县。六年,又置高、循二总管,隶广州。七年,改总管为大都督。九年,废

    南康都督,以端、封、宋、洭、泷、建、齐、威、扶、议、勤十一州隶广府。

    其年,又省勤州。贞观改中都督府,省威、齐、宋、洭、四州,仍以废洭州

    之浈阳、浛洭二县来属。改东衡为韶州,仍以南康州及崖州都督,并隶广州。

    二年,省循州都督,以循、潮二州隶广府。八年,改建州为药川、南绥州为浈州、

    南会州为窦州。十二年,改南康州。十三年,省浈州,以四会、化蒙、怀集、

    洊安四县来属。省冈州,以义宁、新会二县并属广州。其年,又以义宁、新会二

    县立冈州。今督广、韶、端、康、封、冈、新、药、泷、窦、义、雷、循、潮十

    四州。永徽后,以广、桂、容、邕、安南府,皆隶广府都督统摄,谓之五府节度

    使,名岭南五管。天宝元年,改为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广州。州内有经略军,

    管镇兵五千四百人,其衣粮轻税,本道自给。广州刺史,充岭南五府经略使。旧

    领县十,户一万二千四百六十三,口五万九千一百一十四。天宝领县十三,户四

    万二千二百三十五。在京师东南五千四百四十七里,至东都四千九百里。

    南海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已前,是为荒服。秦灭六国,始开越置三

    郡,曰南海、桂林、象郡,以谪戍守之。秦亡,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南海龙川

    令赵佗,付以尉事。佗乃聚兵守五岭,击并桂林、象郡,自称南越武王。子孙相

    传五代九十三年。汉武帝命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兵逾岭南,灭之。其

    地立九郡,曰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后

    汉废珠崖、儋耳入合浦郡。交州刺史领七郡而已。今南海县即汉番禺县,南海郡。

    隋分番禺置南海县。番山,在州东三百步。禺山,在北一里。贪泉,州西三十里。

    越王井,州北四里。番禺汉县名,秦属南海郡。后汉置交州,领郡七。吴置广

    州。皆治番禺也

    增城后汉番禺县地。吴于县置东宫。有增江

    四会汉县,属南海。武德五年,于县治北置南绥州,领四会、化蒙、新招、

    化穆、化注五县。贞观元年,省新招、化注二县,以废威州之怀集、废齐州之

    洊安二县来属。八年,改为浈州。十三年,省州及化穆县,以四会、化蒙、怀

    集、洊安四县属广州也

    化蒙隋县。武德五年,属南绥州。贞观元年,省化注入。八年,改绥州为

    浈州,县仍属。十三年,改属广州

    怀集晋怀化县,隋为怀集。武德五年,于县置威州,领兴平、怀集、霍清、

    威成四县。贞观元年,州废,以怀集属南绥,省兴平、霍清、威成三县。八年,

    改绥州为浈州,县仍属。十三年,属广州

    东莞隋宝安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东莞。郡,于岭外其为名也

    清远隋县。武德六年,废政宾县并入,所治也

    洊水汉封阳县,属苍梧郡。南齐改为洊安。武德四年,于县置齐州,

    领洊安、宣乐、宋昌三县。贞观元年,省齐州及宣乐、宋宣二县,以洊安属

    绥州。八年,改绥州为浈州,县仍属。十三年,浈州废,属宾州。至德二年九月,

    改为洊水也

    浈阳汉县,属桂阳郡。隋为真阳。五年,属洭州。贞观初,州废,改真

    阳浈阳,属广州。浈山,在县北三十里。

    韶州隋南海郡之曲江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番州,领曲江、始兴、乐

    昌、临泷、良化五县。贞观元年,改为韶州,仍割洭州之翁源来属。八年,废

    临泷、良化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始兴郡。乾元元年,复为韶州。旧领县四,户

    六千九百六十,口四万四百一十六。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一千,口十六万八千九

    百四十八。南至广州八百里,西至郴州五百里,东南至虔州七百里。至京师四千

    九百三十二里,至东都四千一百四十二里。

    曲江汉县,属桂阳郡。在曲江川,州所治也

    始兴汉南野县地,属豫章郡。孙皓分南康郡之南乡,始兴县置。县界东峤,

    一名大庾岭,南越之北塞。汉讨南越时,有将军姓庾,城于此。五岭之最东,故

    曰东峤也

    乐昌隋置

    翁源翁水在县界。隋县。武德五年,置洭州。贞观初废,以属韶州

    仁化浈昌已上二县,天宝后新置。

    循州隋龙川郡。武德五年,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领归善、

    河源、博罗、兴宁、海丰、罗阳。省龙川入归善、石城入河源、齐昌入兴宁。贞

    观二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海丰郡。乾元元年,复为循州。旧领县五,

    户六千八百九十一,口三万六千四百三十六。天宝领县六,户九千五百二十五,

    无口数。南至广州四百里,东至潮州五百一十七里,北至虔州隔山岭一千六百五

    十里。至东都四千八百里。

    归善秦、汉龙川县地,属南海郡。宋置归善县,县界罗浮山。贞观元年,

    省龙川县并入。博罗汉旧县,属南海郡也。河源隋县。循江,一名河源水,

    自虔州雩都县流入。龙川,在河源县,云有龙穿地而出,即水流,汉因置龙川县。

    贞观元年,省石城并入。海丰宋县,属东莞郡。南海在海丰县南五十里,即涨

    海,渺漫无际。武德五年,分置陆安县。贞观初并入也。兴宁汉龙川县地。贞

    观元年省齐昌并入。雷乡新置。

    冈州隋南海郡之新会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冈州,领新会、封平、义

    宁三县。贞观五年,州废,以新会、义宁属广州,省封平、封乐二县。其年,又

    立冈州,割广州之新会、义宁来属。又立封乐县。天宝元年改为义宁郡。乾元元

    年,复为冈州也。旧领县二,户二千三百五十八,口八千六百六十二。天宝,户

    五千六百五十,无口数。在京师西南六千三百五里。

    新会汉南海县地。晋置新会郡。改置封州,又改为允州,又改为冈州。隋

    末废,并入广州。武德四年,复为冈州。旧治盆源城。贞观十三年,废冈州,县

    属广州。其年,复置州于今治也

    义宁汉番禺县地。宋置义宁县,属新会郡。

    贺州隋苍梧郡之临贺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贺州。天宝元年,改为临

    贺郡。乾元元年,复为贺州也。旧领县五,户六千七百一十三,口一万八千六百

    二十八。天宝领县六,户四千五百,无口数。在京师东南四千一百三十里,至东

    都三千五百七十二里。东南至广州八百七十六里,东至连州二百六十里,南至封

    州三百六十六里,北至道州四百里,北至富州三百二十里,西南至梧州四百二十

    二里也。

    临贺州所治。汉县,属苍梧郡。临、贺水。吴置临贺郡。宋改为临庆国,

    齐复为临贺郡。隋置贺州,隋末废为县。武德四年,复置贺州

    桂岭汉临贺县地,隋旧也

    冯乘汉县,属苍梧郡。有荔平关

    封阳汉县,属苍梧郡

    富川汉富川县。天宝改为富水,后复为富川也

    荡山新置。

    端州隋信安郡。武德元年,置端州,领高要、乐城、铜陵、平兴、博林五

    县。其年,以乐城属康州,铜陵属春州。七年,置清泰县。贞观十三年,省博林、

    清泰二县。天宝元年,为高要郡。乾元元年,复为端州。旧领县二,户四千四百

    九十一,口二万四千三百三。天宝,户九千五百,口二万一千一百二十。东至广

    州二百四十里,南至新州一百四十里,西至康州一百六里。至京师四千九百三十

    五里,至东都四千七百里。

    高要州所治。汉县,属苍梧郡。宋、齐属南海郡。陈置高要郡,隋置端州。

    县北五里有石室山。县西有鹄奔亭,即汉交州刺史行部到鹄亭,夜,女子鬼诉冤

    之亭

    平兴汉高要县地,隋分置。武德七年,分置清泰县。贞观十三年,省清泰

    并入。

    新州隋信安郡之新兴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新州。天宝元年,改为新

    兴郡。乾元元年,复为新州。旧领县四,户七千三百八十八,口三万五千二十五。

    天宝领县三,户九千五百。东至广州义宁县四十一里,北至端州一百四十里,西

    北至康州二百七十里,西南至勤州一百七十里。至京师五千五十二里,至东都五

    千里。

    新兴汉临允县,属合浦郡。晋置新宁郡,梁置新州

    索卢武德四年,析新兴县置

    永顺新置。

    康州隋信安郡之端溪县。武德四年,置康州都督府,督端、康、封、新、

    宋、泷等州。九年,废都督府及康州。贞观元年,又置南康州。十一年废,十二

    年又置康州。天宝元年,改为晋康郡。乾元元年,复为康州。旧领县四,户四千

    一百二十四,口一万三千五百四。天宝,户一万五百一十,口一万七千二百一十

    九。东北至广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梧州二百八十四里,东至端州一百六十里,

    南至泷州二百三十里,西至封州一百三十里,南至新州二百七十里。至京师五千

    七百五十里,至东都五千一百五十里。

    端溪汉县,属苍梧郡。晋于县分置晋康郡。隋废郡,并入信安郡。武德复

    置康州。县界有端山,山下有溪也

    晋康隋安遂县。至德二年,改为晋康县

    悦城隋乐城县。武德五年,属端州。又割属康州,改为悦城

    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

    封州下隋苍梧郡之封川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封州。天宝元年,改为

    临封郡。乾元元年,复为封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五百五十五,口一万三千四百

    七十七。天宝领县二,户三千九百,口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七。东北至广州九十五

    里,西北至梧州五十五里,东至康州一百三十里,北至贺州三百六十六里。至京

    师水陆四千五百一十里也。

    封川州所治。汉广信县地,属苍梧郡。在封水之阳。梁置梁信郡。隋平陈,

    改为成州,又改为封州。隋末,州废为封川县,属苍梧郡。武德初,置封州。

    隋移州于封川口,即今县治也

    开建汉封阳县地,属苍梧郡,隋旧也。

    泷州隋永熙郡之泷水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泷州。天宝元年,改为开

    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泷州。旧领县四,户三千六百二十七,口九千四百三十九。

    天宝领县五。

    泷水州所治。汉端溪县地,属苍梧郡。晋分端溪立龙乡,即今州治。梁分

    广熙郡置建州,又分建州之双头洞立双州。隋改龙乡为平原县,又改为泷水

    开阳隋废县。武德四年,分泷水置

    永宁武德四年,于安遂县置药州,领安遂、永宁、安南、永业四县。贞观

    中,废药州,以永宁属泷州。本隋永熙县,武德五年,改为永宁县

    镇南隋安南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镇南

    建水新置。

    恩州隋高凉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高州都督府,管高、春、罗、辩、

    雷、崖、儋、新八州。七年,割崖、儋、雷、新属广州。贞观二十三年,废高州

    都督府,置恩州。天宝元年,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恩州,内有清海军,

    管戍兵三千人也。领县三,户九千,无口数。至京师东南六千五百里。西北六十

    里接广州界。

    恩平州所治。汉合浦郡也,隋置海安县。武德五年,改为齐安。至德二年

    九月,改为恩平也

    杜陵隋杜原县。武德五年,改为杜陵也

    阳江隋旧置也。

    春州隋高凉郡之阳春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春州。天宝元年,改为南

    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春州。旧领一,户五千七百一十四,口二万一千六十一。

    天宝领县二,户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至京师东南六千四百四十八里。东至广州

    六百四十二里,南至恩州九十三里,西至高州三百三十里,东北至新州二百六十

    里,西北至泷州界也。

    阳春州所治。汉高凉县地,属合浦郡,至隋不改也

    罗水天宝后置。

    高州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县。贞观二十三年,分西平、杜

    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天宝元年,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复为高州。领

    县三,户一万二千四百。西北至窦州九十二里,北至泷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

    潘州九十里,东至春州三百三十里。至京师六千二百六十二里,至东都五千五百

    二十里。

    良德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

    电白梁置电白郡,隋改为县也

    保定旧保安县。至德二年,改为保定。

    藤州下隋永平郡。武德四年,置藤州,领永平、猛陵、安基、武林、隋建、

    阳安、普宁、戎城、宁人、淳人、大宾、贺川十二县。贞观七年,以武林属龚州、

    安普属燕州、普宁属容州。八年,以猛陵属梧州。十二年,以隋建属龚州。天宝

    元年,改为感义郡。乾元元年,复为藤州也。旧领县六,户九千二百三十六,口

    一万三百七十二。天宝领县三,户三千九百八十。至京师五千五百九十六里,至

    东都五千二百里。南至义州二百里,西至龚州一百四十九里,北至梧州九十七里。

    镡津汉猛陵县,属苍梧郡。晋置永平郡。隋置藤州及镡津。

    感义

    义昌本安昌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义昌。

    义州下隋永熙郡之永业县。武德五年,置南义州及四县。贞观元年,州废,

    以所领县入南建州。二年,复置义州,还以故县来属。五年,废义州,县属南建

    州。六年,复置义州。又改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连城郡。乾元元年,复为义

    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二百二十五,无口。天宝领县三,户一千一百一十,口七

    千三百三。至京师五千七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六百九十里,东至梧州隔鄣岭一百

    七十里,北至藤州二百里,西至容州九十里,东南至窦州一百七十二里,东北至

    泷州二百七里。

    岭溪州所治。汉猛城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置龙城县,置南义州。贞

    观初废,二年复置义州,领龙城、安义、连城、义城四县。至德中,改安义为永

    业,龙城为岭溪

    永业旧安义县,至德年改

    连城武德五年,分泷州之正义县置。

    窦州下隋永熙郡怀德县。武德四年,置南扶州及五县。以獠反寄泷州。贞

    观元年废,以所管县并属泷州。二年,獠平,复置南扶州,自泷州还其故县。五

    年复废,县隶泷州。六年复置,以故县来属。其年,改南扶为窦州。天宝元年,

    改为怀德郡。乾元元年,复为窦州。旧领县五,户三千五百五十。天宝领县四,

    户一千一十九。至京师水陆六千一百二里,至东都水陆五千四百里。西至容州二

    百里,东至泷州一百八十里,南至潘州一百五十里,东南至高州九十二里,北至

    义州二百三十里,西南至禺州一百九十里。

    信义汉端溪县地,属苍梧。隋为怀德县。武德四年,析怀德县置信义县,

    仍置南扶州。贞观中,改为宝州,取州界有罗窦洞为名也

    怀德本属泷州,后来属也

    潭峨武德四年,分信义县置也

    特亮武德四年,分信义置也。

    勤州隋信安郡之高梁县地。武德四年,置勤州,隶南康州总管。九年,改

    隶广州,其年废,县属春州。后置勤州,以铜陵来属。仍析置富林县。领县三,

    户六百八十二,口一千九百三十三。至京师五千三百九十里,至东都五千里。东

    至新州一百七十里,西至泷州二百六十里,南至广州六百三十五里,西北至康州

    二百七十三里。

    富林州所治,析铜陵置

    铜陵汉临允县地,属合浦郡。宋立泷潭县。隋改为铜陵,以界内有铜山也。

    桂管十五州在广州西。

    桂州下都督府隋始安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桂州总管府,管桂、象、

    静、融、贺、乐、荔、南昆、龙九州,并定州一总管。其桂州领始安、福禄、纯

    化、兴安、临源、永福、阳朔、归义、宣风、象十县。寻改定州为南尹州。其年,

    又置钦州总管,隶桂府。五年,置南恭、燕、梧三州,隶桂府。九年,置晏州,

    隶桂府。贞观元年,以钦、玉、南亭三州隶桂府。二年,省玉州、南亭州。五年,

    置宾州,隶桂府。六年,又以尹、藤、越、白、相、绣、郁、姜、南宕、南方、

    南简、南晋十二州隶桂府。其年,置龚州都督,亦隶桂府。其年,废龙、郁二州。

    八年,改越州为廉州,南简为横州,南方为澄州,南宕为潘州,南晋为邕州,尹

    州为贵州,静州为富州,乐州为昭州,南昆为柳州,铜州为容州。废福禄、归义

    二县。十年,废姜州。十二年,废晏州,以建陵县来属。废荔州,以荔浦、崇仁

    二县来属。省宣风县。今督桂、昭、贺、富、梧、藤、容、潘、白、廉、绣、钦、

    横、邕、融、柳、贵十七州。天宝元年,改为始安郡,依旧都督府。至德二年九

    月,改为建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桂州,刺史充经略军使,管戍兵千人,衣粮税

    本管自给也。旧领县十,户三万二千七百八十一,口五万六千五百二十六。天宝

    领户一万七千五百,口七万一千一十八。至京师水陆路四千七百六十里,至东都

    水陆路四千四十里。东至道州五百里,西至容州四百九十三里,南至昭州二百一

    十里,北至邵州六百八十五里,东南至贺州五百三十里,西南至柳州八百里,东

    北至永州五百五十里。

    临桂州所治。汉始安县地,属零陵郡。吴分置始安郡,宋改为始建国,南

    齐始安郡,梁置桂州。隋末,复为始安郡。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

    林郡也

    理定汉始安县。隋分置兴安,近改为理定

    灵川武德四年,分始安置

    阳朔隋旧。贞观元年,废归义县并入

    荔浦汉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置荔浦、建陵、隋化、崇仁、纯义。五

    年,以隋化属南恭州。贞观元年,以建陵属晏州。十三年,废荔州,以荔浦、崇

    仁属桂州,纯义属蒙州也

    丰水旧永丰县。元和初,改为丰水县

    修仁隋置建陵县。贞观元年,于县置晏州,领武龙、建陵二县。十二年,

    废晏州及武龙县,以建陵属桂州。长庆元年,改为修仁县

    恭化武德四年,分始安置纯化县。元和初,改为恭化也

    永福武德四年,分始安置

    临源武德四年,分始安置

    全义新置。

    昭州隋始安郡之平乐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乐州,领平乐、永丰、恭

    城、沙亭四县,贞观七年,省沙亭县。八年,改为昭州,以昭冈潭为名。天宝元

    年,改为平乐郡。乾元元年,复为昭州也。旧领县三,户四千九百一十八,口一

    万二千六百九十一。天宝,户三千五百。至京师四千四百三十六里,至东都四千

    二百一十九里。西至桂州二百二十里,东北至道州四百里,北至永州六百三十九

    里,南至富州一百六十六里也。

    平乐州所治。汉荔浦地,属苍梧郡。晋置平乐县。贞观七年,省沙亭并入

    也。

    恭城武德四年,析平乐置。

    永平隋县,旧属藤州。

    富州下隋始安郡之龙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静州,领龙平、博劳、

    归化、安乐、开江、豪静、苍梧七县。寻又分苍梧、豪静、开江三县置梧州。九

    年,省安乐县。贞观八年,改为富州,以富川水为名。天宝元年,改为开江郡。

    乾元元年,复为富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三百四十九,口四千三百一十九。天宝,

    户一千二百九十。至京师五千一百三十里,至东都四千八百五十里。西北至桂州

    界八十里,东南至梧州界九十里,北至昭州一百六十六里。

    龙平汉临贺县地,属苍梧郡。吴置临贺郡,梁分临贺置南静郡,又改为静

    州,改南静郡为龙平县。贞观八年,改为富州,以富川水为名也

    思勤新置

    马江隋开江县。长庆元年,改为马江。皆汉临贺县地。

    梧州下隋苍梧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三县。

    贞观八年,割藤州之孟陵、贺州之绥越来属。十三年,废豪静县。天宝元年,改

    为苍梧郡。乾元元年,复为梧州也。旧领县四,户三千八十四,口五千四百二十

    三。天宝领县三,户五千。至京师五千五百里,至东都五千一百里。东至封州八

    十里,东北至贺州四百一十里,北接富州界,正西至藤州一百九十里。

    苍梧汉苍梧郡,治广信县,即今治。隋立苍梧县,于此置郡

    戎城隋县旧属藤州,今来属

    孟陵汉猛陵县,属苍梧郡。

    蒙州隋始安郡之隋化县。武德四年,置南恭州。割荔州之立山、东区、纯

    义三县分置岭政县。贞观八年,改为蒙州,取州东蒙山为名。十二年,省岭政入

    立山。天宝元年,改为蒙山郡。乾元元年,复为蒙州。旧领县三,户一千六十九。

    天宝,户一千五十九。至京师五千一百里,至东都四千七百里。南至桂州二百四

    十九里,东至富州九十七里,西南至象州一百七十六里。

    立山州所治。汉荔浦县,属苍梧郡。隋分荔浦置隋化县。武德四年,改为

    立山,于县置荔州,寻改为恭州。贞观八年,改为蒙州。州东蒙山,山下有蒙水,

    居人多姓蒙故也

    东区武德五年,分立山置,属荔州。贞观六年,属燕州。十年,改为蒙州

    正义贞观五年,置纯义县,属荔州。乾元初改为正义也。

    龚州下隋永平郡之武林县。贞观三年,置燕州。七年,移燕州于今州东。

    仍于燕州之旧所置龚州都督府,督龚、浔、蒙、宾、澄、燕七州。割藤州之武林、

    燕州之泰川来属。又立平南、西平、归政、大同四县。十二年,废浔州,以桂平、

    陵江、大宾、皇化四县来属。其年,省泰川入平南,省陵江入桂平,省归政入西

    平。又割藤州之隋建来属。天宝元年,改为临江郡。乾元元年,复为龚州。旧领

    县八,户一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一万一千一百二十八。天宝领县六,户九千,

    口二万一千。至京师五千七百二十里,至东都五千三百六十一里。东至藤州一百

    四十九里,南至绣州九十五里,西至浔州一百三十里,北至蒙州二百四十里。

    平南州所治。汉猛陵县地,属苍梧郡。晋分苍梧置永平郡,仍置武林县。

    贞观七年,分置平南县。后自武林移龚州治于此也

    武林猛陵县地。隋分置武林县,属藤州。贞观七年,属龚州

    隋建猛陵县地。武德年,属藤州。贞观年,属龚州也

    大同贞观元年分置

    阳川本阳建县,后改为阳川也。

    浔州下隋郁林郡之桂平县。贞观七年,置浔州,领桂平、陵江、大宾、皇

    化四县。十二年,废浔州,以四县属龚州。后复置浔州,以桂平、大宾、皇化来

    属,又省陵江入桂平。天宝元年,改为浔江郡。乾元元年,复为浔州也。旧领县

    三,户二千五百,口六千八百三十六。至京师五千九百六十里,至东都五千七百

    里。东至龚州一百三十里,西至潘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贵州一百五十里,西北

    至蒙州三百六十里。西南接郁林州界。

    桂平汉布山县,郁林郡所治也。隋为桂平县。武德年,属贵州。贞观初,

    属燕州。七年,属浔州。十二年,州废,属龚州。复置浔州

    皇化汉阿林县,属郁林郡。隋置皇化县,后废。贞观六年,复置,属浔州。

    州废,属龚州。又复属浔州。

    郁林州下隋郁林郡之石南县。贞观中置郁林州,领石南、兴德。天宝元年,

    改为郁林郡。乾元元年,复为郁林州也。领县五,户一千九百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