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十 志第二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四十 志第二十 (第2/3页)

温州。天宝领县四,

    户四万二千八百一十四,口二十四万一千六百九十四。在京师东南四千七百三十

    七里,至东都三千九百四十里。

    永嘉后汉分章安县之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晋置永嘉郡。隋改为永

    嘉。上元二年,置温州,治于北县

    安固后汉章安县,晋改为安固,隋废。武德八年,分永嘉县置,属东嘉州。

    贞观元年,废东嘉州,安固属括州。上元元年,属温州

    横阳武德五年,分安固县置。贞观元年废,大足元年,复分安固置

    乐城武德五年置,七年并入永嘉县。载初元年,分永嘉复置也。

    福州中都督府隋建安郡之闽县。贞观初,置泉州。景云二年,改为闽州,

    置都督府,督闽、泉、建、漳、湖五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依旧都督府,

    仍置经略使。二十二年,罢漳、湖二州,令督福、建、泉、汀四州。旧属岭南道,

    天宝初,改属江南东道。寻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复为福州都督府。天宝领县

    八,户三万四千八十四,口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在京师东南五千三十三里,至

    东都四千二百三十三里。

    闽汉治县,属会稽郡。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立闽越王,都于此。武帝诛东

    越,徙其人于江淮,空其地。其逃亡者,自立为冶县,后更名东冶县。后汉改为

    侯官都尉,属会稽郡。晋置晋安郡。宋、齐因之,陈置闽州,又改为丰州。隋平

    陈改为泉州,炀帝改为闽州,又为建安郡。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皆治闽县

    侯官隋县。后废。长安二年,又分闽县置

    长乐隋县。后省。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新宁县。其年,改为长乐

    福唐圣历二年,分长乐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

    连江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温麻县。其年,改为连江

    长溪武德六年置,其年并入连江。长安二年,分连江复置

    古田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

    永泰永泰年分置

    梅青新置。

    泉州中隋建安郡,又为泉州。旧治闽县,后移于南安县。圣历二年,分泉

    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三年,州废,三县还泉州。久视元年,

    又以三县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割龙溪属漳州。天宝

    元年,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复为泉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三千八百六,

    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在京师东南六千二百一十六里,至东都五千四百一十三里。

    晋江开元八年,分南安置,今为州之治所

    南安隋县。武德五年,置丰州,领南安、莆田二县。贞观元年,废丰州,

    县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州废来属

    莆田武德五年,分南安县置,属丰州。州废来属。

    仙游圣历二年,分莆田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为仙游。

    建州中隋建安郡之建安县。武德四年,置建州,领绥城、唐兴、建阳、沙、

    将乐、邵武等县。天宝元年,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建州。旧领县二,户

    一万五千三百三十六,口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天宝领县六,户二万七千二百七十,

    口一十四万三千七百七十四。在京师东南四千九百三十五里,至东都三千八百八

    十八里。

    建安汉冶县地。吴置建安县,州所治,以建溪为名

    邵武隋县

    浦城载初元年,分建安县置唐兴县。天授二年,改为武宁。神龙元年,复

    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浦城

    建阳隋废县。垂拱四年,分建安置

    将乐隋废县。垂拱四年五月,分邵武复置

    沙隋废县。永徽六年,分建安置。

    汀州下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汀

    郡。乾元元年,复为汀州。天宝领县三,户四千六百八十,口一万三千七百二。

    在京师东南六千一百七十三里,至东都五千三百七十里。

    长汀州治所。龙岩宁化已上三县,并开元二十四年开山洞置。

    漳州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置。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旧属岭南道,天宝

    割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复为漳州。天宝领县二,户五千三百四十六,口一万

    七千九百四十。在京师东南七千三百里,至东都六千五百里。

    漳浦垂拱二年十二月,与州同置。州所治

    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

    属漳州。

    江南西道

    宣州隋宣城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宣州总管府。分宣城置怀安、

    宁国二县。六年,陷辅公祏。七年贼平,改置宣州都督,督宣、潜、猷、池四

    州,废桃州,以绥安来属,省怀安、宁国二县。宣州领宣城、绥安二县。八年,

    废南豫州,以当涂来属,废猷州,以泾县来属。九年,移扬州于江都,以溧阳、

    溧水、丹阳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池州,以秋浦、南陵二县来属。省丹

    阳入当涂县。开元中,析置青阳、太平、宁国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宣城郡。至

    德二年,又析置至德县。乾元元年,复为宣州。永泰元年,割秋浦、青阳、至德

    三县置池州。旧领县八,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口九万五千七百五十三。天宝

    领县九,户一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今县十。在京师

    东南三千五百五十一里,至东都二千五百一十里。

    宣城汉宛陵县,属丹阳郡。秦属鄣郡。梁置南豫州,隋改为宣州,炀帝又

    为宣城郡,皆此治所。

    当涂汉丹阳县地,属丹阳郡。晋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以江北当涂县流人

    寓居于湖,乃改为当涂县,属宣州。牛渚山,一名采石,在县北四十五里大江中。

    武德三年,置南豫州,以县属。八年,省南豫州,县属宣州。

    泾汉泾县,属丹阳郡。武德三年,置猷州,领泾、南阳、安吴三县。八年,

    废猷州及南阳、安吴二县。属宣州。县界有陵阳山。

    广德汉故鄣县,属丹阳郡。宋分宣城之广德、吴兴之故鄣,置绥安县。至

    德二年九月,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

    溧阳汉县,属丹阳郡。上元元年十一月,割属昇州。州废来属。

    溧水汉溧阳地。隋为县。武德三年,属扬州。九年,属宣州。乾元元年,

    属昇州。州废还属。

    南陵汉春谷县地,属丹阳郡。梁置南陵县。武德七年,属池州。州废来属。

    旧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

    太平天宝十一载正月,析泾县置。

    宁国隋县。武德六年废,天宝三载复置。

    旌德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

    池州下隋宣城郡之秋浦县。武德四年,置池州,领秋浦、南陵二县。贞观

    元年,废池州,以秋浦属宣州。永泰元年,江西观察使李勉以秋浦去洪州九百里,

    请复置池州,仍请割青阳、至德二县隶之,又析置石埭县,并从之。后隶宣州。

    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口八万七千九百六十七。

    秋浦州所治。汉石城县,属丹阳郡。隋分南陵置秋浦县,因水为名。

    青阳天宝元年,分泾、南陵、秋浦三县置,治古临城。

    至德至德二年析置。

    石埭永泰二年,割秋浦、浮梁、黟三县置,治古石埭城。

    饶州下隋鄱阳郡。武德四年,平江左,置饶州,领鄱阳、新平、广晋、余

    干、乐平、长城、玉亭、弋阳、上饶九县。七年,省上饶入弋阳,省玉亭入长城、

    余干二县。八年,又并长城入余干,并新平、广晋入鄱阳。旧领县四,户一万一

    千四百,口五万九千八百一十七。天宝,户四万八百九十九,口二十四万四千三

    百五十。在京师东南三千二百六十三里,至东都二千四百一十三里。

    鄱阳汉县,属豫章郡。古城在今县东界,有鄱江,今为州所理。

    余干汉余干县属豫章郡。古所谓汗越也。汗音干,隋朝去“水”。

    乐平武德中置,九年省,后重置。

    浮梁武德中,废新平县。开元四年,分鄱阳置,后改新昌。天宝元年复置。

    洪州上都督府隋豫章郡。武德五年,平林士弘,置洪州总管府,管洪、饶、

    抚、吉、虔、南平六州,分豫章置钟陵县。洪州领豫章、丰城、钟陵三县。八年,

    废孙州、南昌州、米州,以南昌、建昌、高安三县来属。省钟陵、南昌二县入豫

    章。贞观二年,加洪、饶、抚、吉、虔、袁、江、鄂等八州。显庆四年,督饶、

    鄂等州。洪州旧领县四,永淳二年,置新吴县。长安四年,置武宁县,又督洪、

    袁、吉、虔、抚五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乾元元年,复为洪州。旧领县四:

    豫章、丰城、高安、建昌。户一万五千四百五十六,口七万四千四十四。天宝领

    县六,户五万五千五百三十,口三十五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在京师东南三千九十

    里,至东都二千二百一十一里。

    钟陵汉南昌县,豫章郡所治也。隋改为豫章县,置洪州,炀帝复为豫章郡。

    宝应元年六月,以犯代宗讳,改为钟陵,取地名。

    丰城吴分南昌县置富城县,晋改为丰城。

    高安汉建城县,属豫章郡。武德五年,改为高安,仍置靖州,领高安、望

    蔡、华阳三县。七年,改靖州为米州。其年,又改为筠州。八年,废筠州,省华

    阳、望蔡二县,以高安属洪州。

    建昌汉海昏县,属豫章郡。后汉分立建昌。武德五年,分置南昌州总管府,

    管南昌、西吴、靖、米、孙五州。南昌州领建昌、龙安、永修三县。七年,罢都

    督为南昌州。八年,废南昌州及孙州,以南昌州新吴、永修、龙安入建昌县,以

    孙州之建昌入豫章县,而以建昌属洪州。

    新吴旧废县。永淳二年,分建昌置。

    武宁长安四年,分建昌置武宁县。景云元年,改为豫宁。宝应元年,复为

    武宁。

    分宁贞元十六年二月置。

    虔州中隋南康郡。武德五年,平江左,置虔州。天宝元年,改为南康郡。

    乾元元年,复为虔州。旧领县四,户八千九百九十四,口三万九千九百一。天宝

    领县六,户三万七千六百四十七,口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一十。今县七。在京师东

    南四千一十七里,至东都三千四百里。

    赣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汉分豫章立庐陵郡,晋改为南康郡。隋初为

    虔州,炀帝为南康郡。皆治赣。

    虔化吴分赣立阳都县,晋改为宁都。隋平陈,改为虔化,属虔州。

    南康汉南野县,属豫章郡。吴分南野立南安县,晋改为南康。

    雩都汉县,属豫章郡。

    信丰永淳元年,分南康置南安县。天宝元年,改为信丰。

    大庾神龙元年,分南康置。

    安远贞元四年八月四日置。

    抚州中隋临川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抚州,领临川、南城、郡武、

    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八县。七年,省东兴、永城、将乐三县,以邵武

    隶建州。八年,省宜黄县。天宝元年,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抚州。旧领

    县三,户七千三百五十四,口四万六百八十五。天宝领县四,户三万六百五,口

    十七万六千三百九十四。在京师东南三千三百一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

    临川州所理。汉南昌县地。后汉分南昌置临汝县。吴置临川郡,历南朝不

    改。隋平陈,改临川郡为抚州,仍改临汝县为临川县。州郡所理,皆此县。

    南城汉县,属豫章郡。开元八年,分南城置。

    崇仁吴分临汝置新建县。梁改为巴山县,仍侨置巴山郡。隋平陈,改巴山

    为崇仁县。

    南丰开元八年,分南城置。

    吉州上隋庐陵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吉州,领庐陵、新淦二县。

    七年,废颍州,以安福县来属。八年,废南平州,以太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

    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吉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五千四十,口五万三千二百

    八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三万七千七百五十二,口二十三万七千三十二。

    庐陵汉县,属豫章郡。后汉改为西昌。隋复为庐陵,州所治也。旧治子阳

    城,永淳元年,移于今所。

    太和隋县。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领太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八年,

    废南平州,以永新等三县并太和,属吉州。

    安福吴置安成郡于此。隋废为安复,后改为安福。

    新淦汉旧县,属豫章郡。淦,音绀,又音甘。

    永新废县。显庆二年,分太和置。

    江州中隋九江郡。武德四年,平林士弘,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

    县。五年,置总管,管江、鄂、智、浩四州,并管昌、洪四总管府。又分湓城置

    楚城县,分彭泽置都昌县。八年,废浩州及乐城县入彭泽县,又废湓城入浔阳。

    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八年,废楚城县入浔阳。天宝元年,改为浔阳郡。乾元元

    年,复为江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六十,口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九。天宝,户

    二万九千二十五,口十五五千七百四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九百四十八里,至东

    都二千一百九十七里。

    浔阳州所理。汉县,属庐江郡。晋置江州。隋改为彭蠡县,取州东南五十

    二里有彭蠡湖为名。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武德四年,复为浔阳,浔

    水至此入江为名。

    都昌武德五年,分彭泽置,属浩州。八年,废浩州,县属江州。

    彭泽汉县,属豫章郡。隋为龙城县。武德五年,置浩州,又分置都昌、乐

    城二县。八年,罢浩州,以彭泽属江州,仍省乐城入彭泽。至德二年九月,中丞

    宋若思奏置。

    袁州下隋宜春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袁州。天宝元年,改为宜春郡。

    乾元元年,复为袁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六百三十六,口二万五千七百一十六。

    天宝,户二万七千九十一,口一十四万四千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八十里,

    至东都二千一百六十一里。

    宜春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吴为安成郡,南朝不改。晋改为宜阳。隋

    置袁州,炀帝为宜春郡。复改为宜春。宜春,泉水名,在州西。取此水为酒,作

    贡。

    萍乡吴分宜春置萍乡县,属安成郡。

    新喻吴分宜春置新喻,属安成郡。

    鄂州上隋江夏郡。武德四年,平萧铣,改为鄂州。天宝元年,改为江夏郡。

    乾元元年,复为鄂州。永泰后,置鄂岳观察使,领鄂、岳、蕲、黄四州,恒以鄂

    州为使理所。旧领县四,户三千七百五十四,口一万四千六百一十五。天宝领县

    五,户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口八万四千五百六十三。后并沔州入鄂州,以汉阳、

    氵义川来属。在京师东南二千三百四十六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三十里。

    江夏汉郡名。本汉沙羡县地,属江夏郡。晋改沙羡为沙阳。江、汉二水会

    于州西,春秋谓之夏汭,晋、宋谓之夏口。宋置江夏郡。治于此。隋不改。武德

    四年,改为鄂州,取汉县名。

    永兴汉鄂县地,属江夏郡。吴分鄂置新阳县,隋改为永兴。

    武昌汉鄂县,属江夏郡。吴、晋为重镇,以名将为镇守。

    蒲圻吴分沙羡县置。

    唐年天宝二年,开山洞置。

    汉阳汉安陆县地,属江夏郡。晋置沌阳县。隋初为汉津县,炀帝改为汉阳。

    武德四年,平朱粲,分沔阳郡置沔州,治汉阳县。贞观,户一千五百一十七,口

    六千九百五十九。至太和七年,鄂岳节度使牛僧孺奏,沔州与鄂州隔江,都管一

    县,请并入鄂州,从之。旧属淮南道。

    氵义川汉安陆县地,后魏置氵义川郡。武德四年,分汉阳县置氵义川县,

    属沔州。州废,属鄂州。

    岳州下隋巴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巴州,领巴陵、华容、沅江、罗、

    湘阴五县。六年,改为岳州。省罗县。天宝元年,改为巴陵郡。乾元元年,复为

    岳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二,口一万七千五百五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一千

    七百四十,口五万二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二百三十七里,至东都一千八百

    一十六里。

    巴陵汉下隽县,属长沙郡。吴置巴陵县。晋置建昌郡,隋改为巴州,炀帝

    改为巴陵郡。武德置岳州,皆置巴陵县。县界有古巴丘。

    华容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刘表改为安南。隋改为华容。垂拱二年,去

    “华”字,曰容城。神龙元年,复为华容。

    沅江汉益阳县,属长沙国。隋改为安乐,又改为沅江,属岳州。

    湘阴汉罗县,属长沙国。宋置湘阴县,县界汨水,注入湘江。

    昌江神龙三年,分湘阴县置。

    潭州中都督府隋长沙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潭州总管府,管潭、衡、

    永、郴、连、南梁、南云、南营八州。潭州领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

    新康六县。七年,废云州,改南梁为邵州,南营为道州。省新康县。督潭、衡、

    郴、连、永、邵、道等七州。天宝元年,改为长沙郡。乾元元年,复为潭州。旧

    领县五,户九千三十一,口四万四百四十九。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二千二百七十

    二,口十九万二千六百五十七。在京师南二千四百四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八

    十五里。

    长沙秦置长沙郡。汉为长沙国,治临湘县。后汉为长沙郡。吴不改。晋怀

    帝置湘州,至梁初不改。隋平陈,为潭州,以昭潭为名。炀帝改为长沙郡,仍改

    临湘为长沙县。武德复为潭州。湘潭后汉湘南县地,属长沙郡。吴分汀南立衡

    阳县,属衡阳郡。隋废郡,县属潭州。天宝八年,移治于洛口,因改为湘潭县。

    湘乡汉钟武县,属零陵郡。后汉改为重安,永建三年,又名湘乡,属长沙

    郡。

    益阳汉县,属长沙国,故城在今县东八十里。武德四年,分置新康县。七

    年,省入。

    醴陵汉临湘县,界有醴陵,后汉立为县,属长沙郡。隋废,武德四年,分

    长沙置。

    浏阳吴分长沙置浏阳县,隋废。景龙二年,于故城复置。

    衡州中隋衡山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衡州,领临蒸、湘潭、耒阳、新

    宁、重安、新城六县。七年,省重安、新城二县。贞观元年,以废南云州之攸县

    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衡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衡州。旧领县五,户七千三百三

    十,口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

    千二百二十八。在京师东南三千四百三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

    衡阳汉蒸阳县,属长沙国。吴分蒸阳立临蒸县,吴末分长沙东界郡立湘东

    郡。宋、齐、梁不改。隋罢湘东郡为衡州,改临蒸为衡阳县。武德四年,复为临

    蒸。开元二十年,复为衡阳。

    常宁吴分耒阳立新宁县,属湘东郡。旧治三洞,神龙二年,移治麻州。开

    元九年,治宜江。天宝元年,改为常宁。

    攸汉县,属长沙国,县北有攸溪故也。

    茶陵汉县,属长沙国。隋废。圣历元年,分攸县置。

    耒阳汉县,属桂阳郡。隋改为耒阴。武德四年,复为耒阳。

    衡山吴分湘南县置。旧属潭州,后割属衡州。

    澧州下隋澧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澧州,领孱陵、安乡、澧阳、石

    门、慈利、崇义六县。贞观元年,省孱陵县。天宝元年,改为澧阳郡。乾元元年,

    复为澧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五,户三千四百七十四,口二万五千

    八百二十六。天宝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六百二十,口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在京

    师东南一千八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七十二里。

    澧阳汉零阳县,属武陵郡。吴分武陵西界置天门郡。晋末,以义阳流人集

    此,侨置南义阳郡。隋平陈,改南义阳为澧州。皆治此县。

    安乡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隋分立安乡县。贞观元年,废孱陵并入。

    石门吴分零阳县于此置天门郡。隋平陈,废天门郡,以废州为石门县。

    慈利本汉零阳县,隋改零阳为慈利县。麟德元年,省崇义并入。

    朗州下隋武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朗州。天宝元年,改为武陵郡。

    乾元元年,复为朗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户二千一百四十九,

    口一万九百一十三。天宝,户九千三百六,口四万三千七百十六。在京师东南二

    千一百五十九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五十八里。

    武陵汉临沅县地,属武陵郡。秦属黔中郡地。梁分武陵郡于县置武州。陈

    改武州为沅陵郡。隋平陈,复为嵩州,寻又改为朗州。炀帝为武陵郡。武德复为

    朗州。皆治于武陵县。

    龙阳隋县,取洲名。

    永州中隋零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永州,领零陵、湘源、祁阳、灌

    阳四县。七年,省灌阳。贞观元年,省祁阳县,四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为零

    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永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四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八

    十三。天宝,户二万七千四百九十四,口十七万六千一百六十入。在京师南三千

    二百七十四里,至东都三千六百六十五里。

    零陵汉泉陵县地,属零陵郡。汉郡治泉陵县,故城在今州北二里。隋平陈,

    改泉陵为零陵县,仍移于今理。梁、陈皆为零陵郡,隋置永州,炀帝复为零陵郡,

    皆治此县。

    祁阳吴分泉陵县,于今县东北九十里置祁阳县,今有古城。隋平陈,并入

    零陵。武德四年,复分置,移于今治。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石燕冈在祁阳西

    北一百一十里,此冈穴出石燕,充贡。湘水南自零陵界来。

    湘源汉零陵县地,属故城在今县南七十八里。隋平陈,并零陵入湘源县

    灌阳汉零陵县地,大业末,萧铣析湘源县置。武德七年废。上元二年,荆

    南节度使吕諲奏,复于故城置灌阳县。灌水在城西,今名灌源。

    道州中隋零陵郡之永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营州,领营道、江华、

    永阳、唐兴四县。五年,改为南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仍省永阳县。十七

    年废,并入永州。上元二年,复析永州置。天宝元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

    复为道州。旧领县三,户六千六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八百八十。天宝领县四,

    户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一,口十三万九千六十三。今领县五。

    弘道汉营浦县,属零陵郡。吴置营阳郡。晋改为永阳郡。隋平陈,改营浦

    为永阳县。武德四年,于县置营州,改为营道县。五年,又加“南”字。贞观八

    年,改为道州。天宝元年,改营道为弘道。

    延唐汉泠道县,属零陵郡,古城在今县东界南四十里。隋平陈,废泠道入

    营道县,仍于泠道废城置营道县。武德四年,移营道县于州郭置,仍于此置唐兴

    县。长寿二年,改名武盛。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延唐。泠水,

    在今县南六十里。

    江华汉冯乘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析贺州冯乘县置江华县。贞观十七

    年,改属永州。上元二年,还道州。文明元年,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二月,复

    为江华。

    永明隋改汉营浦县为永阳,置道州。后州郭内置营道县,乃移永阳之名于

    州西南一百一十里置。贞观八年省,地入营道。天授二年,复析营道置。天宝元

    年,改为永明县。

    大历大历二年,湖南观察使韦贯之奏请析延唐县,于道州东南二百二十里

    舂陵侯故城北十五里置县,因以大历为名。

    郴州中隋桂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郴州,领郴、卢阳、义章、临武、

    平阳、晋兴六县。七年,废义章、平阳二县。八年,省晋兴。天宝元年,改为桂

    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郴州。旧领县五,户八千六百四十六,口四万九千三百五

    十五。天宝领县八,户三万一千三百三。在京师东南三千三百里,至东都三千五

    十七里。

    郴汉县,属桂阳郡,汉郡理所也。后汉郡理耒阳,寻还郴。宋、齐封子弟

    为桂阳王,皆治于此。隋平陈,改为郴州,炀帝为桂阳郡,武德四年,改郴州,

    皆以郴为理。

    义章大业末,萧铣分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复置。长寿元年,分义章南

    界置高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废高平,仍移义章治高平废县。

    义昌晋分郴县置汝城、晋宁二县。陈废二县,立卢阳郡,领卢阳县。开皇

    九年废郡,以卢阳属郴州。天宝元年,改为义昌。

    平阳晋分郴置平阳郡及县。陈废,后萧铣复分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复

    置。

    资兴后汉分郴置汉宁县。吴改为阳安,晋改为晋宁,隋改为晋兴。贞观八

    年省,咸亨三年复置,改名资兴。

    高亭汉便县地,属桂阳郡。晋省,陈复置。隋废。开元十三年,宇文融析

    郴县北界四乡置安陵县。天宝元年,改为高亭,取县东山名。

    临武汉县,属桂阳郡,县南临武溪故也。

    蓝山汉南平县,属桂阳郡。隋废。咸亨二年,复置南平县。天宝元年,改

    为蓝山。九疑山,在县西五十里。

    邵州隋长沙郡之邵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南梁州,领邵陵、建兴、

    武冈三县。七年:省建兴入武冈,省邵陵并邵阳。贞观十年,改名邵州。天宝元

    年,改为邵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邵州。旧领县二,户二千八百五十六,口一万

    三千五百八十三。天宝,户一万七千七十三,口七万一千六百四十四。在京师东

    南三千四百里,至东都二千二百六十八里。

    邵阳汉昭陵县,属长沙国。后汉改为昭阳,晋改为邵阳。隋平陈,复于今

    理。吴分零陵北部置邵陵郡。隋平陈,废郡,以邵阳属潭州,寻又于邵阳置建州。

    武德四年,改置南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皆理邵阳县。

    武冈汉都梁县,属零陵郡。晋分都梁置武冈县。隋废。武德四年,分邵阳

    复置。

    连州隋熙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连州。天宝元年,改为连山郡。乾

    元元年,复为连州。旧领县三,户五千五百六十三,口三万一千九十四。天宝,

    户三万二千二百十,口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三十二。在京师南三千六百六十五里,

    至东都三千四百五里。

    桂阳汉县,属桂阳郡,今州理是也。隋开皇十年,于县置连州,大业改为

    熙平郡,武德四年,复为连州,皆以桂阳为理所。

    阳山汉县,属桂阳郡。后汉省。晋平吴,分浛洭县复置。梁于浛

    洭县西置阳山郡,以县属之。隋废郡,县属连州。神龙元年,移于洭水之北,

    今县理是也。一名湟水。

    连山晋武分桂阳立广惠县,隋改为广泽。仁寿元年,改为连山。

    黔州下都督府隋黔安郡。武德元年,改为黔州,领彭水、都上、石城三县。

    二年,又分置盈隆、洪杜、相永、万资四县。四年,置都督府,督务、施、业、

    辰、智、牜羊、充、应、庄等州。其年,以相永、万资二县置费州,以都上分置

    夷州。十年,以思州高富来属。十一年,又以高富属夷州,以智州信宁来属。今

    督思、辰、施、牢、费、夷、巫、应、播、充、庄、牜羊、琰、池、矩十五州。

    其年,罢都督府。置庄州都督府。景龙四年废,以播州为都督。先天二年废,复

    以黔州为都督。天宝元年,改黔州为黔中郡,依旧都督施、夷、播、思、费、珍、

    溱、商九州。又领充、明、劳、羲、福、犍、邦、琰、清、庄、峨、蛮、牜羊、

    鼓、儒、琳、鸾、令、那、晖、郝、总、敦、侯、晃、柯、樊、棱、添、普宁、

    功、亮、茂龙、延、训、卿、双、整、悬、抚水、矩、思源、逸、殷、南平、勋、

    姜、袭等五十州。皆羁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复以黔中郡为黔州都督府。旧

    领县五,户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万七千四百三十三。天宝县六,户四千二百七

    十,口二万四千二百四。在京师南三千一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七十一里。

    彭水汉酉阳县,属武陵郡。吴分西阳置黔阳郡。隋于郡置彭水县。周置奉

    州,寻为黔州。贞观四年,于州置都督府

    黔江隋分黔阳县置石城县。天宝元年,改为黔江

    洪杜武德二年,分置洪杜县,治洪杜溪。麟德二年,移治龚湍

    洋水武德二年,分彭水于巴江西置盈隆县。先天元年,改为盈川。天宝元

    年,改为洋水。

    信宁隋置信安县,取界内山名。武德二年,改为信宁。武德五年,属义州。

    州废来属。

    都濡贞观二十年,分盈隆县置。

    辰州下隋沅陵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辰州,领沅陵等五县。九年,分

    大乡置大乡五县。五年,分辰溪置溆浦县。贞观九年,分大乡置三亭县。天授二

    年,分大乡、三亭两县置溪州。景云二年,置都督府,督巫、业、锦三州。开元

    二十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卢溪郡。乾元元年,复为辰州,取溪名。

    旧领县七,户九千二百八十三,口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五。天宝领县五,户四千二

    百四十一,口二万八千五百五十四。在京师南微东三千四百五里,至东都三千二

    百六十里。

    沅陵汉辰阳县,属武陵郡,本秦黔中郡县也。隋改辰阳为辰溪,仍分置沅

    陵县,仍置沅陵郡。武德四年,改为辰州,以沅陵为理所

    卢溪武德三年,分沅陵县置

    溆浦汉义陵县地,属武陵郡。武德五年,分辰溪置

    麻阳武德三年,分沅陵、辰溪二县置。垂拱四年,分置龙门县,寻废

    辰溪汉辰阳县地,隋分置辰溪县。

    锦州下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阳县地并开山洞置锦州及四县。天宝元年,改

    锦州为卢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锦州。天宝领县五,户二千八百七十二,口一万

    四千三百七十四。至京师三千五百里,至东都三千七百里。

    卢阳招谕渭阳常丰已上四县,并垂拱三年与州同置。其常丰本名万

    安,天宝元年,改为常丰

    洛浦天授二年,分辰州之大乡置,属溪州。长安四年,改属锦州。

    施州下隋清江郡之清江县。义宁二年,置施州,领清江、开夷二县。贞观

    八年,废业州,以建始县来属。麟德元年,废开夷县入清江。天宝元年,改为清

    化郡。乾元元年,复为施州。旧领县三,户二千三百一十二,口一万八百二十五。

    天宝领县二,户三千七百二,口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在京师南二千七百九里,

    至东都二千八百一十里。

    清江汉巫县,南郡。吴分巫立沙渠县。后周于县立施州。隋为清江县,州

    所理也

    建始后周分巫县置建始县。义宁二年,于县置业州,领建始一县。贞观八

    年,废业州,县属施州。

    巫州下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其年,置夜郎、朗溪、思征三县。

    九年,废思征县。天授二年,改为沅州,分夜郎渭溪县。长安三年,割夜郎、渭

    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又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改沅州为巫州。天宝元年,

    改为潭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巫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三十二,口一万四千四百

    九十五。天宝,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万二千七百三十八。在京师南三千一百

    五十八里,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三里。

    龙标武德七年置,属辰州。贞观八年,置巫州,为理所也。

    朗溪贞观八年置

    潭阳先天二年,分龙标置。

    业州下长安四年,分沅州二县置舞州。开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