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一十六章声声臣附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百一十六章声声臣附议 (第2/3页)

出乎意料的是,老大人在朝中的风评一直都是最佳,所有在朝为官的人都不得不对他说上一声正直。

    老大人自回家去颐享天年,我们这里也不再多做赘叙。

    说回到现在颇为年轻的御史台主官唐礼的身上,这人得了老大人的五分真传,至于为何只是五分,是因为他身上一半是正直,还有一半是从朝中其他地方学到的圆滑。

    今天的情况要是落到老大人的身上,只怕是早就破口开骂了,就算眼前的是二皇子也不例外,那里还像眼前这位一样,需要楚政亲自出口点名。

    “禀皇上,老臣觉得,扩军一事不是不行,这两年边境颓势大家都看在眼里,相信在朝诸公对于扩军一事都无异议,但到底怎么扩,扩多少军队,从何地招募,何地训练,这些桩桩件件的事情还需要商量,老臣不懂军事实在也不敢妄言。”

    得!说了一大堆一句有用的都没有,难怪现在的御史台再不如前两年那般的激进。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主官都如此圆滑了,那里还能期待下头人做事呢?

    楚政对于唐礼这样的圆滑性格其实是有些不喜的,他更喜欢当初老大人那样的刚正。

    这个唐礼不是看不清局势,只是总爱耍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智慧是有的,但在楚政眼里还需细细打磨几年。

    不过,唐礼的话倒是打开了在场所有大臣的嘴巴,反正出头鸟已经有了,就算这只出头鸟是皇上自己拉出来的,那他们也不管了。

    “皇上,老臣也觉得,扩军一事不是不行,但按照以往来说,这五万黑甲玄骑!三年之期所需军费……说之为天文数字也毫不为过,但我大楚开国所立国策乃是与民生息,此次扩军之举虽然是为戍守边境,但五万之数还是太多了。”

    这次站出来的是在赵云青的示意下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的户部右侍郎谢端佑。

    至于为什么不是左侍郎嘛先,因为左侍郎不是别人,正是国相苏望的儿子苏如玉。

    刚才没有出头鸟的时候他不站出来替自己的主官说话还情有可原,但现在唐礼都先发话了,谢端佑再不站出来回去可就要被赵云青给小鞋穿了。

    苏如玉可以不在乎赵云青,他谢端佑可不能不考虑。

    而在看见身边终于多出两个人来之后,赵云青也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不过,唐礼和谢端佑两人所说的估计也是在场大部分文官心中的意思。

    二皇子要扩军!可以!大家不管怎么说面子还是要给的,但扩五万黑甲玄骑,这些文官是不会答应的。

    就算经费上大家可以咬咬牙过日子,但也不可能便宜了那些武将。

    朝堂上的另一边,老元帅窦宪章同苏望等人一样闭目养神,这个曾经为大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在闭口禅一途上,比之苏望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到了楚政不开口他绝不说话的地步。

    作为军队在京中的领头人物,窦宪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没有过什么大动作了,甚至往严重了说,讲他窦宪章毫无作为也不为过。

    但就是在这毫无作为中,文官却没能从武将手里拿走多少权利,这些年来文武官员相安无事不得不说这里面有着窦宪章的努力。

    不过除了窦宪章,他后面的一些老将军却有些眼巴巴的望着最上面的楚政了。

    军队的日子也不好过啊!赵云青替楚政掌管着大楚的钱袋子那是出了名的抠。

    往年在军费上,这些老将军就是和这个扣老叟打交道,但每一年,在这些老将军快要忍不住发火的时候,赵云青总是能拿出一个大家都能勉强接受的价格出来。

    搞得好几年来,一些老将军都准备在皇上面前参这赵云青一本的时候,又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

    有人打开了话头,低下就不时有人站出来说话了,但总的意思都是扩军可以,但不能有五万那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