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第2/3页)
帝令群臣各言尔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早成《魏书》。”故帝使收专其
任。又诏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之,署名而已。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
武诛史官。”始魏初邓彦海撰《代记》十馀卷,其后崔浩典史,游雅、高允、程
骏、李彪、崔光、李琰之徒世修其业。浩为编年体,彪始分作纪、表、志、传,
书犹未出。宣武时,命邢峦追撰《孝文起居注》,书至太和十四年,又命崔鸿、
王遵业补续焉。下讫孝明,事甚委悉。济阴王晖业撰《辨宗室录》三十卷。收于
是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司空司马辛元植、国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
专总斟酌,以成《魏书》。辨定名称,随条甄举,又搜采亡遗,缀续后事,备一
代史籍,表而上闻之。勒成一代大典:凡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合一百一十卷。
五年三月奏上之。秋,除梁州刺史。收以志未成,奏请终业,许之。十一月,复
奏十志:《天象》四卷,《地形》三卷,《律历》二卷,《礼乐》四卷,《食货》
一卷,《刑罚》一卷,《灵徵》二卷,《官氏》二卷,《释老》一卷,凡二十卷,
续于纪传,合一百三十卷,分为十二帙。其史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
前后二表一启焉。
所引史官,恐其凌逼,唯取学流先相依附者。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让虽夙
涉朝位,并非史才。刁柔、裴昂之以儒业见知,全不堪编缉。高孝干以左道求进。
修史诸人祖宗姻戚多被书录,饰以美言。收性颇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没
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初,
收在神武时为太常少卿,修国史,得阳休之助,因谢休之曰:“无以谢德,当为
卿作佳传。”休之父固,魏世为北平太守,以贪虐为中尉李平所弹获罪,载在
《魏起居注》。收书云:“固为北平,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又云:“李平
深相敬重。”尔朱荣于魏为贼,收以高氏出自尔朱,且纳荣子金,故减其恶而增
其善,论云:“若修德义之风,则韩、彭、伊、霍,夫何足数。”
时论既言收著史不平,文宣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前后投诉百
有馀人,云“遗其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
皆随状答之。范阳卢斐父同附出族祖玄传下,顿丘李庶家传称其本是梁国家人,
斐、庶讥议云:“史书不直”。收性急,不胜其愤,启诬其欲加屠害。帝大怒,
亲自诘责。斐曰:“臣父仕魏,位至仪同,功业显著,名闻天下,与收无亲,遂
不立传。博陵崔绰,位止本郡功曹,更无事迹,是收外亲,乃为《传》首。”收
曰:“绰虽无位,名义可嘉,所以合传。”帝曰:“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
“高允曾为绰赞,称有道德。”帝曰:“司空才士,为人作赞,正应称扬。亦如
卿为人作文章,道其好者岂能皆实?”收无以对,战栗而已。但帝先重收才,不
欲加罪。时太原王松年亦谤史,及斐、庶并获罪,各被鞭配甲坊,或因以致死,
卢思道亦抵罪。然犹以群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议,听有家事者入
署,不实者陈牒。于是众口喧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收无以抗之。时
左仆射杨愔、右仆射高德正二人势倾朝野,与收皆亲,收遂为其家并作传。二人
不欲言史不实,抑塞诉辞,终文宣世更不重论。又尚书陆操尝谓愔曰:“魏收
《魏书》可谓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愔谓收曰:“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
古。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收曰:“往因中
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支流。望公观过知仁,以免尤责。”
八年夏,除太子少傅、监国史,复参议律令。三台成,文宣曰:“台成须有
赋。”愔先以告收,收上《皇居新殿台赋》,其文甚壮丽。时所作者,自邢邵已
下咸不逮焉。收上赋前数日乃告邵。邵后告人曰:“收甚恶人,不早言之。”帝
曾游东山,敕收作诏,宣扬威德,譬喻关西,俄顷而讫,词理宏壮。帝对百僚大
嗟赏之。仍兼太子詹事。收娶其舅女,崔昂之妹,产一女,无子。魏太常刘芳孙
女,中书郎崔启师女,夫家坐事,帝并赐收为妻,时人比之贾充置左右夫人。然
无子。后病甚,恐身后嫡媵不平,乃放二姬。及疾瘳追忆,作《怀离赋》以申意。
文宣每以酣宴之次,云:“太子性懦,宗社事重,终当传位常山。”收谓杨愔曰:
“古人云,太子国之根本,不可动摇。至尊三爵后,每言传位常山,令臣下疑贰。
若实,便须决行。此言若戏,魏收既忝师傅,正当守之以死,但恐国家不安。”
愔以收言白于帝,自此便止。帝数宴喜,收每预侍从。皇太子之纳郑良娣也,有
司备设牢馔,帝既酣饮,起而自毁覆之。仍诏收曰:“知我意不?”收曰:“臣
愚谓长娣既东宫之妾,理不须牢,仰惟圣怀,缘此毁去。”帝大笑,握收手曰:
“卿知我意。”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女为妃,后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荐
二石榴于帝前。问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
母欲子孙众多。”帝大喜,诏收“卿还将来”,仍赐收美锦二匹。十年,除仪同
三司。帝在宴席,口敕以为中书监,命中书郎李愔于树下造诏。愔以收一代盛才,
难于率尔,久而未讫。比成,帝已醉醒,遂不重言,愔仍不奏,事竟寝。
及帝崩于晋阳,驿召收及中山太守阳休之参议吉凶之礼,并掌诏诰。仍除侍
中,迁太常卿。文宣谥及庙号、陵名,皆收议也。及孝昭居中宰事,命收禁中为
诸诏文,积日不出。转中书监。皇建元年,除兼侍中、右光禄大夫,仍仪同、监
史。收先副王昕使梁,不相协睦。时昕弟晞亲密。而孝昭别令阳休之兼中书,在
晋阳典诏诰,收留在邺。盖晞所为,收大不平,谓太子舍人卢询祖曰:“若使卿
作文诰,我亦不言。”又除祖珽为著作郎,欲以代收。司空主簿李翥,文词士也,
闻而告人曰:“诏诰悉归阳子烈,著作复遣祖孝徵,文史顿失,恐魏公发背。”
于时诏议二王三恪,收执王肃、杜预义,以元、司马氏为二王,通曹备三恪。诏
诸礼学之官,皆执郑玄五代之议。孝昭后姓元,议恪不欲广及,故议从收。又除
兼太子少傅,解侍中。
帝以魏史未行,诏收更加研审。收奉诏,颇有改正。及诏行魏史,收以为直
置秘阁,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