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密旨究竟在哪 (第2/3页)
颖儿却没有给凉辞一点可以考虑的时间,就冷不丁地发难,将凉辞推到风口‘浪’尖,强迫他不得不在太后和师傅之间做出抉择,泾渭分明。
若是在刚才,顾长安没有及时出现,满怀恨意的凉辞和我,可能会一时冲动,杀将起来。还不知道要酿成怎样的后果。
有了这片刻的缓和思考时间,凉辞就已经在师傅的细声抚慰下,将心里的杂质过滤,重新澄净起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表示,就是:“从今以后,我不必再为母后对我的成见和猜疑感到失落,天下间又多了一位真正疼爱我的人,我有什么好纠结沮丧的?”
所以,在院外重兵包围下,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在仇与恩的矛盾抉择前,在暴雨‘欲’来风满楼的沉沉皇宫里,我,凉辞,还有师傅,三人促膝而坐,轻声细语,和乐融融。
一直到东方金‘鸡’啼晓,普宁宫依旧沉寂,并没有收到皇宫里有什么旨意传出来。
早朝结束,宫里仍旧没有什么动静。倒是天,逐渐暗沉下来,天上的云层愈来愈厚,黑压压地压下来,昭示着风雪的到来。
院子外的守卫午后重新换了一拨,又增加了不少人,来回不停地巡逻,整个院子固若金汤。
外面,却仍旧沉寂,大家都嗅出了不一样的危险味道,话也不敢多言一句,只余‘侍’卫巡逻时,铠甲相撞的铿锵‘交’鸣声。
黄昏时,宫里有人进来给添了炭,将炉火拨‘弄’得旺旺的,丢下一匣子木炭,然后一声不吭地退了出去。
凉辞待到他们闭了屋‘门’,细碎的脚步声逐渐消失,方才踱步到炭炉跟前,拿起炭夹,从匣子里的木炭中,挑拣出一块,轻轻地敲碎了,从里面捡出一张纸条来,蹙眉看了两眼,丢进炭炉里烧了。
“怎么样?”我和师傅丝毫不以为奇,异口同声关切地问。
我们虽然被限制了自由,但是凉辞一样可以收到四面八方送来的情报,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上面写着我看不懂的字体。
从那些陌生的文字里,凉辞捕获了大大小小的情报,细微之处,天下尽显。我们在斗室之内,对皇宫内外,天下局势了如指掌。
凉辞告诉我们:
顾长安与太后在普宁宫闭‘门’长谈了两个多时辰,天‘色’将明时,进去送茶的宫人清理出一地碎瓷。
看守冷宫的所有‘侍’卫被太后就地处死,罪名是玩忽职守。当初伺候兰颖儿的几个贴身宫‘女’也无辜遭殃,被诬陷偷盗独秀宫里的财物,杖责而死。
早朝之上,有官员上书陈表,对于凉辞谋害兰颖儿的罪名提出质疑,帮凉辞求情,顾长安却勃然大怒,摔了那些官员的奏章,责令不许再议。
朝廷关押了凉辞和我,并且要数罪并罚,以儆效尤的消息一日之间传遍京城,百姓奔走相告,齐声呼吁,恳请皇上念在凉辞为长安子民立下的汗马功劳之上,能够明察秋毫,切莫冤枉无辜。
顾长安却只冷冷地回了“功不抵过”四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