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黄巢起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一章 黄巢起兵 (第2/3页)



    “将军转战江南,在下扰乱西北,朝廷南下则长安危,北上则半壁江山不复姓唐也。”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仙芝的脑中,迟迟不能挥去。王仙芝这一年多以来,带甲十万,坐拥二州,看似劲头强盛,可他心中明白,李唐江山泱泱三百六十州,军马何止百万?他如今依旧是身在瓮中,鹏困笼里,形势极其危险。

    王仙芝一心想依据曹、濮二州,向东面撕开一条口子,连接东海,不再困扰于官军的包围之中。可李克用的到来令他又迷茫了起来,一时不知该兵向何处。王仙芝此时甚至想不起来,他为什么要造反。造福黎民?囊括江山?还是仅仅因为李先生的一句话?

    想起来李先生,王仙芝心底的迷茫更深了。不过一年有余,他便觉得疲惫非常。

    “大将军,这么早叫老朽来,可有要事相商?”来人中等身材,略显瘦弱,身着灰色布衣,约莫六十来岁,一副教书先生的打扮。他面目很是苍老,眼神却十分清矍。

    王仙芝听见这声音方才回过神来,原来天已微亮。他起身向其让座后才说道:“军师,我与那沙陀李克用谈了一宿。他想让我南下侵扰江南,而他出兵西北牵制官军,令朝廷首尾难顾,军师以为如何?”

    这老者便是草军的军师吴俊才,他也是王仙芝年少时的授业恩师。王仙芝虽然不爱读书,却很敬佩他的学识。所以王仙芝率众反唐时,便把他请了来做军师。吴俊才虽是个落魄秀才,却胸中颇有些韬略。而且他早年时极为自负,屡第不中后,便心灰意冷,索性当起了教书先生。后来他跟随王仙芝叛唐,也想借此一展壮年时的抱负,好不落下遗憾。草军取曹州时便全赖他计策频出,吴俊才与尚君长这一文一武便是王仙芝的左膀右臂。两人之于草军,可谓缺一不可。

    吴俊才闻言,捻着白须沉吟一番后,沉声言道:“这李克用,是沙坨人。自古戎狄桀骜难驯,如今他沙坨一族虽然暂时臣服于朝廷,但却狼子野心,也觊觎起了中原天下,不可不防。”

    王仙芝点头道:“军师所言与我不谋而合。沙坨一族生性剽悍狡诈,不可信也不宜结盟。若是我等横戈江南,他却按兵不动想坐收渔翁之利,我等便难以北还了。再者,即便他与我遥相呼应,若他先入了长安,我尽管得了江南,又如何与他抗衡?”

    吴俊才道:“将军所虑甚是,如今天下多变,我等只需依托曹、濮二州,再向东取沂州等诸州郡,直到东海。届时以整个齐鲁之地,便可效齐桓争霸之事。”

    王仙芝听了军师吴俊才的一席话,深以为然。他心头郁结一经打开,顿时胸怀舒畅,便令近侍告知李克用,草军无意江南。

    李克用听了王仙芝的传话却是勃然大怒。待来人走了之后,他将桌子上的杯盏壶碗尽摔碎在地上,愤然道:“王仙芝匹夫,我本以为你是当世豪杰,原来也是草包一个!如此瞻前顾后,拖泥带水,何以能成大事,算李某看走了眼。”

    李克用之所以一反常态,难以自制,是因为他从沙坨远奔曹州,便是为了与王仙芝结盟,劝他挥师南下,他却耀兵西北,让李唐首尾难顾。却不想王仙芝只想着向东挺进,从而放弃兵力薄弱的江南一带。如此一来,李唐在齐鲁诸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