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4章 灵活应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34章 灵活应变 (第3/3页)

“独立”级小型航母。至于稍微偏低的速度,在实战当中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

    关键,其实是造价便宜。

    “巴尔的摩”级第一批4艘已经交付,而第二批的10艘也早已开建,规模效应已经非常的明显。

    不出所料,下一种重巡洋舰也是在“巴尔的摩”级的基础上小改而来。

    把准舰队航母算上,总建造数量很有可能会超过50艘。

    建造数量上去之后,建造价格就能降下来。

    这种规模效应,在“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与“独立”级小型航母上就体现了出来。

    按尼兹的分析,准舰队航母的造价能控制在“黄蜂”号的水准上,低于“约克”级。

    一种便宜,而且战斗力很强大的航母!

    关键还有,这是一种消耗得起的航母。

    此外就是,准舰队航母的建造周期比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短得多。

    以当前的局面,还能在建造顺序上做文章,确保准舰队航母能够及时建成,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

    先拿第二批“巴尔的摩”级的拨款来启动建造工作,拿到国会的追加拨款之后,再建造第二批“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唯一得解决的问题,就是得发动更多的造船厂。

    只要安排妥当,那么第一批8艘,甚至12艘,就有望在明年的下半年交付给海军。

    到时,至少在主力航母的数量上,能够跟梁夏海军持平,从而在重点战略方向上获得反击的能力。

    只是12艘准舰队航母,就足够在东望洋上大干一场了。

    为此,必须尽快搞定这件事,争取马上就启动建造工作。

    用尼兹的话说,如果拖到第四个季度,就算后面是快马加鞭,准舰队航母的服役时间至少得推迟一年。

    耽搁一年,恐怕纽兰联邦已经战败了。

    在有了足够多的准舰队航母之后,就可以减少小型航母与快速护航航母的建造数量。

    只是到底怎么调整,那是今后的事情。

    当务之急,就是先让准舰队航母开工,别的什么都好说。

    尼兹关心的不止是航母,还有其他的主要战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