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又惊又喜 (第2/3页)
的撤退度,自己这边好歹也有两千余骑,如果抢在中土大军包围方城之前撤回奚王府,必然有利于奚族坚守城池。假如这一推测成立,走西岸大道反而生机更大,虽然最终难免一战,但这一仗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将计就计,先放慢撤退度,利用有限的时间恢复体力,等到体力恢复,再突然加快度,把敌人引到城下,与城内守军联手夹击,或许就能予敌以重创,先打中土人一个下马威。
“既然如此,就依你之计。”莫贺屯河果断下令,放弃过河走东岸,继续沿西岸大道撤离。
=
九月二十五,凌晨,蓟城,涿郡留守府。
段达夙夜难眠,在过去的两天内他接到了圣主诏令,接到了武贲郎将、副留守阴世师的急书,接到了怀荒镇将破六韩摩诃的书信,就在两个时辰前,他还接到了古北口镇将、检校安乐郡太守郭绚的急书,所有这些讯息都集中在李子雄和白贼两个人的身上。
随着事情逐渐明朗化,段达的情绪越来越恶劣,郁愤难平,甚至有些恼羞成怒了。他堂堂一个卫府老将,一个封疆大吏,一个深得皇帝信任和器重的大臣,一个炙手可热的大权贵,竟然被一个叛贼欺骗了,利用了,颜面无存。但同一时间,他也被收复安州之策所折服,姜还是老的辣,李子雄的谋略果然惊人,不愧是中土统一大业的功勋老臣。
这个计策如果失败了,李子雄和白贼承担所有损失,段达所献的驱虎吞狼、借刀杀人计算是成功了,反之,如果此策实施顺利,李子雄和白贼如愿以偿地拿下了安州,就能拿安州之利来要挟圣主,以收复安州故地之功勋来换取他们所需要的利益,双方互利互惠,是个双赢之局,可谓皆大欢喜。
然而,仔细分析和推演,认真权衡得失,不难看到隐藏在互利互惠背后的难以解决的一些弊端,而这些弊端随着形势的展,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威胁到政局稳定和国祚兴衰的危机。
这个计策最巧妙的地方,就是深合圣意,正好挠到了圣主的痒处,正好符合圣主的利益。
圣主现在正在积极谋划第三次东征,而第三次东征的意义非常重大,第三次东征的胜利可以帮助圣主和改革派迅逆转本政治集团因政治军事上的连续挫败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反之,若第三次东征再度失利,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的空前打击。那么如何确保第三次东征的胜利?先就要遏制和打击突厥人,不给突厥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机会。如果突厥人在第三次东征的关键时刻大兵压境,甚至动南北大战,中土陷入两线作战之窘境,圣主和中枢腹背受敌,其结果可想而知。
收复安州就能混乱东北局势,而东北三族做为突厥人的有力别部,东北之地做为南北对峙中的有力左翼,一旦陷入混乱,必将严重威胁到大漠牙帐的整体利益,突厥人必定耗费精力稳定东北,而中土则可利用这个机会牢牢牵制突厥人,这等于为圣主做出第三次东征的决策创造了最好条件,并且是确保了第三次东征的胜利。
如此利好,圣主岂肯错过?至于隐藏在这个计策背后的一些弊端,以及由这些弊端所演化出来的可能存在的危机,必然被圣主选择性地忽略,在他而言未来的危机尚不可见,而眼前的危机亟需解决,事有轻重缓急,岂可因噎废食?眼下危机解决了,大局在握,未来危机也就在他的指掌之间,凭借绝对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