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个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个坑 (第2/3页)

战场让中土彻底控制了远东诸虏,进一步加固了东北疆防御,便能迅逆转中土在整个北疆防御上的劣势,把自中土因为统一大业的需要而遗留下来的历史“旧债”就此一笔勾销。如此一来,中土就在南北对峙中取得了更大优势,而这些优势足以帮助中土在与西突厥人的谈判中掌握更多筹码,赢得更多利益。

    史蜀胡悉站在“三足鼎立”的高度上,深度分析和推演未来中外大局的展,给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咄捺叔侄“描绘”了一副“三雄争霸”之场景,结果答案呼之欲出,清晰可见。

    “所以,关键就是借刀杀人,如果我们不能看穿中土人的阴谋,则必受其害。”史蜀胡悉做了最后的总结,还是那句话,“借刀杀人”是关键。

    之前史蜀胡悉说“关键是借刀杀人”时,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咄捺都没有听明白,甚至都做出了错误的推断,现在经史蜀胡悉这么详细一解释,两人虽然听明白了,但将信将疑,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推论实在是出乎意外,让人难以置信,更因为史蜀胡悉是牙帐激进派的核心人物,认定中土是重建统一的大突厥汗国最大阻碍,对中土抱有强烈敌意并把中土做为最大敌人,有积极动南北战争的意愿和动力,所以叔侄两人不得不高度戒备,不得不以最大恶意去揣测史蜀胡悉做出这一惊人推断的真正目的。

    阿史那思摩眉头紧皱,凝神沉思,忧色重重。

    阿史那咄捺则铺开地图,沉思不语。

    中土为什么要东征高句丽?虽然高句丽是远东霸主,这些年也经常入侵中土的辽东,但这都不足威胁到中土的根本,不至于引起中土的雷霆震怒,真正激怒中土的是高句丽过度膨胀的野心,是高句丽与契丹人结盟合作,把“触角”伸向了弱洛水(辽水)一线,暴露出了称霸东北的野心,而高句丽一旦征服东北诸虏,称霸东北,与大漠上的突厥人形成东西呼应之势,则必然严重危及到中土的北疆防御,这直接损害了中土的根本利益,中土当然要乘着高句丽羽翼未丰、野心未成之际,将其彻底扼杀。

    现在中土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给了高句丽以沉重打击,高句丽元气大伤,前期努力经营的成果化作乌有,但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中土在整个北疆防御上有致命缺陷,而这个缺陷就是中土无法真正征服东北的霫、奚、契丹等诸虏,无法实际控制弱洛水南部地区,无法把这一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如此也就无法摧毁突厥、高句丽等塞外诸虏对中土北疆形成的夹击之势。

    这个缺陷被塞外诸虏所“看到”,所以不论是大漠上的突厥人,还是远东的高句丽,乃至更远东方的室韦、靺鞨等诸虏,都对这一地区虎视眈眈,垂涎三尺,都想据为己有收入囊中,都想阻止中土占据这一地区,在塞外诸虏的结合部插入一个巨大的“榫头”,继而给中土以分而化之、各个击破之机会。而东北诸虏为求自保,也到处“拜码头”认大哥,既为中土藩属,又向突厥称臣,同时还与高句丽、室韦、靺鞨诸虏结盟,合纵连横,夹缝中求生存。

    正因为如此,这一地区牵扯利益太大,牵一而动全身,中土如果强行出兵弱洛水,攻击东北诸虏,撕毁盟约,背信弃义,必成众矢之的,遭到塞外诸虏的联合阻御,最后肯定会影响乃至危及到北疆镇戍安全,甚至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