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险 (第2/3页)

很快变成现实,南北走私量最大的燕北渠道“应声而断”,其中燕北走私的主干道灵丘道和飞狐陉更是直接落入了“敌手”,而若想重新打通这条重要的走私渠道,可不仅仅就是剿杀“敌人”这么简单了。牵一而动全身,这条走私渠道牵扯的利益太大,甚至牵扯到了南北对抗,影响到了中外大势的未来走向,所以在“一锅水”已经被彻底搅浑的情况下,再想“清澈见底”,短期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必然另谋他策。

    于是叱吉设和牙旗里的核心成员马上就把“目光”转移到了松漠以东的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诸种部落以霫、奚和契丹三族为主,他们尊奉突厥人为宗主,而中土则是突厥人和他们的“共主”。“共主”十分忌惮和防备突厥人,因此对东北诸族恩威并施,遏制和打击他们的同时又拉拢和收买他们,但效果不理想,其中契丹人与高句丽、靺鞨等远东诸虏结盟合作,而霫人和奚人则与突厥人走得近。如今高句丽被中土打得奄奄一息,而中土也连战不利损失巨大,这就给了突厥人机会,蓄意挑起东北诸虏之间的厮杀,混乱东北乃至辽东局势,以削弱和吞并东北诸虏来达到威胁中土之目的,继而间接帮助高句丽赢得喘息时间,一旦高句丽坚持下来了,东北诸虏又给突厥人吞并了,中土耗尽力气却白白为突厥人做了嫁衣,在北疆镇戍上陷入更为深重的危机,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向突厥人妥协以换取南北关系之稳定,如此则突厥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获得了难以估量的丰厚利益。

    叱吉设和牙旗贵族们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好,但可惜的是,就在他们幻想着“不劳而获”的时候,从幽燕不断传来的最新消息却让他们嗅到了一丝危险,形势的展正在偏离他们预计的方向,并且偏离的度越来越快。

    第一个引起突厥人警觉的消息就是齐王可能要北上边陲。这个消息最早由幽燕豪门传出,后来在幽燕贵族圈子里悄悄传开,其真实性有多大无从知晓,不过无风不起浪,既然有这样的传言出来,可能性就事实存在。

    突厥高层对中土两京政局的内幕还是有所了解,对齐王“失德”一案也是略有耳闻,毕竟齐王是中土皇帝唯一的嫡皇子,从继承法上来说他就是中土的储君,是中土未来的皇帝,爆夺储大战的可能性太小,所以突厥人当然会高度关注,密切观察,但结果让他们难以置信。第一次东征期间齐王并没有坐镇京都代理国事,而是出京剿贼去了,一个储君在皇帝远征期间不代理国事,这说明什么?第二次东征期间坐镇两京的还不是齐王,而是两个皇孙,齐王依旧在外剿贼,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了,不能再用常理去解释了,某种意义上这代表齐王距离储君的位置应该是越来越远,而不是唾手可得。

    突厥人立即意识到,中土皇帝和他唯一的嫡皇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中土政局的核心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