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阴谋论者 (第2/3页)
未必就能杀到临朔宫外,圣主和中枢也未必就有性命之忧,但白贼摆出的这一“弑君”架势很可怕。打脸打得厉害,最后不论圣主和中枢是否撤离临朔宫,此事都将给圣主的威权以沉重打击,在政治上更是让中枢“雪上加霜”,狼狈不堪。
阴世师由此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他不能再南下了,也不能匆匆忙忙赶去支援高阳了。因为这里面玄机太大,即便他一个卫府的武贲郎将,也从中闻到了阴谋的味道。圣主和中枢的安全至关重要,而他的使命正是要确保圣主和中枢的安全,所以就算圣主诏令他救援高阳,此刻他也要阳奉阴违了。他害怕出事,害怕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猜测变成了现实,他的头颅掉了也就掉了,不值钱,但圣主和中枢的安全无论如何也不能受到威胁。
段达知道的机密远比阴世师多,所以他对局势的推演也远比阴世师复杂。在段达看来,这个布局很可怕,做这个布局的人,其真正目标是圣主和中枢,而不是东都,所以杨玄感只是个诱饵,东都兵变也只是个假象,生在京师的那场风暴极有可能是为了掩护今日的“弑君”阴谋。
那么谁是布局者?谁是弑君者?答案其实一目了然。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论是圣主身边,还是行宫内部,乃至幽州境内,都遍布“政敌”的身影,而这些“身影”只待时机合适,便会露出狞狰面目,就像在东都风暴中,那些支持杨玄感的贵族官僚一样,一夜之间就露出了獠牙利齿,杀伤力十分惊人。
由此可知,白贼并不可怕,白贼所领的乌合之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在圣主身边的内奸,藏匿在中枢内部的“敌人”,潜伏在禁卫军、宿卫禁军和骁果军里的叛贼。
段达越想越是恐慌,但这终究是假象,没有证据,更没有事实,无法上奏,所以最现实最稳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有变,便可积极应对,不至于惊慌失措,更不至于酿成灾祸,毕竟高阳宫只是圣主诸多行宫中的一座,即便化作了废墟,其价值也十分有限,追究下来最多也就是救援不利,但圣主和中枢的安全就价值无限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损失,只要损失一点,那也是杀头的大罪,担当不起。
如何才能按兵不动?按兵不动需要充足理由,要把后路想好,要想尽一切办法推卸责任。
段达想到了齐王。圣主诏令齐王火驰援高阳。齐王现在在哪?在河北的清河郡、信都郡一带剿贼,在永济渠和漳水之间,距离高阳满打满算也就三四天的路程,但圣主的诏令需要传递时间,所以依照涿郡援军现在的行军度,等到齐王赶到高阳,已经没他的事了。
这明显就是抢齐王的功劳,公然得罪齐王。虽然齐王在他们这些高层的眼里价值不大,得罪也就得罪了,但问题是,段达正在帮助圣主积极创造第三次东征的条件,而齐王北上戍边正是创造这些条件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段达有必要把救援高阳的功劳送给齐王,而不是占为己有。
段达有了定计。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