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对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对策? (第2/3页)

目前糟糕的外局势,实在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战争准备,这是主和派坚持以妥协来换取恢复和展时间的原因所在。

    之前西征进行了两年的战争准备,东征进行了三年的战争准备,其西征调集了十万卫府军,东征调集了四十余万卫府军,那么南北大战要调集多少军队?目前无法预测南北大战的规模,但卫府军投入战场的兵力不会少于十万军队,考虑到东征损失惨重,卫府军队和土国力短期内都无法恢复到最佳状态,那么这个战争准备的时间肯定要过三年,如此一来问题更严重了,如果南北大战在三年内爆,土尚未完成战争准备,仓促应战,结果很不乐观了。

    圣主和枢再也败不起,南北大战不能败,这是“底线”,既然无法保证“底线”的安全,主和派当然坚持以妥协来换取时间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总不能拿土兴衰和国祚存亡去做一次豪赌吧?靠赌博能治国?

    所以不要说第三次东征了,现在连进行南北战争的准备,都无法在枢达成共识形成决策。

    圣主和改革派要东征的胜利,要南北大战的胜利,要坚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要把央集权制改革进行到底,他们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因此枢主战者意志坚定,士气如虹,但阻力太大,保守势力不要说了,他们肯定是唱“反调”,而改革派的主和者,他们求稳,不打无把握的仗,而目前激烈对抗的两京政局以及东征大败,都足以证明仓促进行南北大战肯定没有取胜的把握,既然明知胜算太小,为何还要行险一搏?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之策。我以妥协换取南北关系的稳定,我与西突厥人牢固结盟的同时,也可以与大漠北虏牢固结盟,我既可以答应西突厥人东西夹击大漠北虏,也可以答应大漠北虏联手攻击西突厥人,如此必能挑起东、西两部突厥的自相残杀,而我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岂不乐哉?

    这个计策不错,但操作性不高,原因很简单,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突厥人不是白痴,同样的错误不会一犯再犯。此计早在开皇末年用过了,土用极小的代价,巧妙利用突厥人内部的矛盾,挑起了东西两部突厥的自相残杀,两部突厥惨遭重创,由盛转衰,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元气。你算计别人一次可以,自作聪明再来一次,恐怕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毕竟这个世还是聪明人多啊。

    当然,困难再大,阻力再大,该做的正确的事情还是要做。对土来说,外虏始终是威胁,国防策略即便偏重于防御,但防御也是建立在战争的基础,军队要时时刻刻做好战争准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尤其在目前南北形势下,西、北两疆的军队都要进入战争状态,鼓号一响战场。只要军队到位了,将士们的士气鼓足了,粮草武器源源不断,那么战争开始后,即便央来不及在第一时间做出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