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夜半进谏谗言 灵州岌岌可危 (第2/3页)
官道:“为我通报王上,我有紧急事件汇报。”
宦官眼见是廷尉,立马来到王上寝室门前,轻声道:“王上,廷尉进谏,说是有十万火急之事。”
宗太极躺在榻上,刚刚有一丝睡意,冷不丁听到声音,登时清醒,心道郑和盛大半夜进谏,到底有何紧急之事,难道荆凉又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宣他觐见。”
片刻后,郑和盛推门而入,恭敬礼拜,道:“微臣不得已而为之,若不是紧急事件,不敢打搅王上休憩。”
“爱卿免礼。”宗太极伸手一招,命其免去礼节,问道:“爱卿半夜进谏,不知所为何事?”
郑和盛立即将谏书呈上,站在一侧默立不语。
宗太极仔细查看谏书,字字斟酌,脸色不由变得愈加难看,看完之后,愤然将谏书扔到地上,溘然而起,光脚在地面来回踱步。
片刻后,气冲冲问道:“此事可是证据确凿?”
“回王上,证据确凿!”郑和盛喟然一叹,道:“王上,请恕微臣直言。”
“说。”
“王上指派蒙烈与向问天前往幽州,公务既以办完,却私自驻留幽州丹州两地培养兵士,实乃令王上寒心之举。臣以为,虽然二位重臣行为恶劣,但毕竟是功臣之后,还望王上对他们网开一面。”
郑和盛这一手不可谓不高明,恨不得除去蒙烈,却又为他求情。一则是增加他进谏可信度;二则是向王上阐明他之忧虑。毕竟蒙烈是是功臣之后,又是国尉蒙重亲弟弟,他下起手来必然有所顾虑。
宗太极自然能听明白他之所图,心中也有自己的思考。宗太极心想,你郑和盛私自截取密报,居心叵测。前些时日又天现荧惑守心之征兆。国师已经窥破玄机,你郑和盛造反之心最大。
然而,宗太极又一思考,蒙烈向问天前往幽州几个月时间了,音信全无,郑和盛之消息也不可不信,既然天象所指,不可不防。
宗太极殊不知,蒙烈向问天不还朝之原因,正是由于郑和盛之前下达的假诏书,命他俩在地方驻扎。
思虑再三,宗太极决定,既然这两方都有嫌疑,国师又算出郑和盛谋反之心最大,不如让他们针锋相对,各自削弱势力。这样一来,皇朝威胁就会大大降低。
一念及此,宗太极命令道:“既然爱卿已经查明事实,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办,务必尽快镇压乱党,对于叛乱之人格杀勿论!”
“是。微臣遵旨。”
郑和盛并没有打算离去,依旧站在原地不动。宗太极问道:“爱卿还有事情?”
“启禀王上。”郑和盛朗声道:“朗州叛乱看起来是单纯贼子叛乱,实则是皇国之内有人上下通气导致,孔家这个叛乱主谋定然有皇国之人撑腰,王上还要深思。”
宗太极沉思有顷,觉得郑和盛说的没错。孔家定然是靠着上卿孔荣。而孔荣也是他极不喜欢的人物,整日主张变法,废除奴籍,收回朝臣封地,这些都是令宗太极惶恐的事情。
按照宗太极所想,若是依孔荣变法,朝臣必将怨声一片,那样的话,朝野还有安稳之日?
以前,宗太极念及孔荣为老臣,故此没有动杀心。现在,正是杀他之好时机。遂毅然道:“爱卿身居廷尉要职,掌管皇国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