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 鬼欲成佛入名山(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章 鬼欲成佛入名山(下) (第2/3页)

我今年五十一岁,出生的那年是1939年。父亲是一名小商人,母上大人说他随军去了南亚。家里一直接受着父亲每几个月从海外寄来的生活费,家中还有点地,加上母亲的辛苦劳作,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勉强温饱,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的消息传来...”

    鲁西华忽然明白了,这位厨艺以家庭温馨为主的大叔,是那场席卷整个世界战争的亲历者。

    “母亲在某一天得到了军方传来的电报,父亲因为受不了战败的刺激自杀了,家里顿时断了大部分的经济来源。年迈的祖父祖母受不了父亲自杀的打击,也跟着去了,因为年幼的我的存在,母亲才咬着牙继续坚持了下来。”

    “战败的消息是忽然间传来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归国的士兵和随之兴起的黑市。我长大之后通过各方了解才知道,政府刚刚战败的时候,物资市场实际上比战时要好得多,这是因为军部所掌握的大量准备用来本土决战用的物资已经不再有用,可以投入到民生建设。”

    “但是,因为失去了工业品的倾销地,所以大部分工厂倒闭,加之国内连年欠收和大笔的战争赔款,所以当时日本的经济极为萧条,粮食等日用品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绝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是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甚至每天都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我因为年幼的缘故上了小学,学校提供一顿午餐,这在全国的中小学校都是强制推行的,很多刚刚进入高中部的学长为了吃上这一顿午饭,不惜退回来重读初中部三年级。”

    “我混过黑道,知道不少秘密。日本战败的时候,政府手里握着一笔高达300亿日元的军用资金,军部在全国的仓库之中掌握着近千亿的军用物资。这些资金和物资本来是用于日本灾后重建,但是后来却神秘的消失了,然后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黑市上。”

    “大米、番薯各类农作物和海产品被都市里急于填饱肚子的中产阶级和富人用珍藏的和服、手表、珠宝用来更换。而那些煤炭、汽油、水泥、平板玻璃、化学药品、橡胶轮胎、油漆纸张这些工业品是从哪来的?日本工业早就被美国打烂,工人被解散,机器被封存,怎么可能还有全新的国产工业品出现在黑市里?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这些物资本来就是属于全体日本人的战时资源,却被政府和高层中的人挪用了,作为私利。”

    “吃的东西越来越值钱,那些有土地产出的农民成为了所有人的目标。作为寡妇的母亲,抵挡不住黑道和豪强的掠夺,忍痛低价卖了祖父、父亲留下来的农田和房屋,带着我远离了家乡,来到了都市,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人性最为黑暗的一幕。”

    “政府对民生不但不作为,反而成立了一个特殊慰安施设协会,号召用年轻女性的身体向在日的美军换取灾后重建的资金。我和妈妈亲眼见到一名女子从电车窗户中毅然越出,摔死在路上,因为头一天她被十几名黑人士兵糟蹋了。”

    “‘为了国家’、‘努力奉公’,是响彻当时的口号。有谁知道,用下层家庭女性的慰安来保卫上层家族的贞操,这才是他们真正的面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