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前的本书前传【陆】 (第3/3页)
(十八)册后
二人说得倦了,朱棣不觉间倚在王贵妃的怀中睡着了。王贵妃心里想着朱棣每天早朝晚朝,兢兢业业,终于为大明王朝开创了有如汉朝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般的盛世局面,心中甚为敬服崇拜。又见他头上竟平添了几根白发,不禁很是疼惜,只觉得人生苦短,眼中怔怔落下泪来。
朱棣睡得正酣,忽然觉得脸上凉凉的,睁开眼睛却见到王贵妃正在流泪。他心里恐是只顾得思念皇后冷落了她,忙唤她的闺名道:“聆书,你这是怎么啦?”王贵妃忙拭泪笑道:“臣妾无状,皇上恕罪。臣妾只是听闻皇上说起徐皇后,回头想想,心里越发觉得难受。”朱棣当下心中大为感动。
朱棣抚着她的肩道:“聆书,联想要和你商量一件事情。”王贵妃忙应着。朱棣叹道:“今日朝堂之上,诸位大臣又催促立后之事。你素有贤德,为人识大体,很有思锦之风,况思锦在世时,你侍奉她又甚为恭谨。原该立你为后。”王贵妃心里微微一动,道:“臣妾不敢希求什么,能够陪伴皇上左右,臣妾已感莫大福分。”朱棣点点头,道:“你人好,联向来知道。只是茹尚书参奏你苏州王家”便打住不说。
王贵妃听到此处,心中便了然了。她明白是茹瑞一党参奏她母亲张氏乃是风尘出身,出身不好;她苏州王家这些年越发人才凋敝,她父亲因年迈而告老还乡,她朝中无人,自难与茹氏一族抗衡;又加上她自己侍奉朱棣这些年又无所出,是以不足以母仪天下。当下她勉强笑道:“臣妾自知资质愚钝,出身不好,难以堪国母大任。不知皇上心中可有合适人选?臣妾定尽心辅佐,以慰圣心。”
朱棣暗在心中赞她贤惠。道:“茹瑞诸人议立如妃。”王贵妃道:“如妃乃瑞之亲女,议立如妃,恐有私心,何况外戚势力过于强大,终究不是朝廷之幸事。再者如妃又是惠帝旧人,立为皇后恐怕名不正言不顺。”
朱棣点头道:“正是如此。古来外戚干政亡国之事怎可不鉴?凝语是朝鲜人,也不当立。联心中倒是有一人选,想与贵妃商量。”
王贵妃笑道:“陛下请讲。”
朱棣道:“那便是敕封武宁王魏国公徐达的四女,徐皇后的妹妹妙锦。这丫头性子颇似思锦,小时候也是在我王府中住过的。”
共有四个女儿,大女思锦十五岁时嫁给了朱棣,二女念锦嫁于齐王,三女怜锦嫁给宁王。三女皆为正室张氏所出。后来张氏因得罪朱元璋被主诛杀后,徐达又续娶了谢氏。谢氏声了儿子徐增寿和四女妙锦。
徐皇后与四妹妙锦虽然年龄相差十五岁,却因秉性相似,感情最好。徐妙锦为人才思敏捷,聪慧文雅,很有长姐之风。她自洪武十八父亲徐达死后,专心诵经礼佛,仿佛半个方外之人。如今虽已三十余岁,却依然小姑无郎,不肯嫁人。
王贵妃听说是徐妙锦,开颜笑道:“臣妾恭贺陛下大喜。”言毕行礼。朱棣扶起她道:“委屈贵妃了。”王贵妃笑道:“臣妾不委屈。皇后娘娘贤明豁达,为人景仰,她的妹子想来也是极好的。况且徐四小姐系出名门,茹瑞一党也无话可说,陛下也不用忧虑难堵天下悠悠众口哪。”
朱棣笑道:“既然贵妃也这么说,那便是徐妙锦罢!联这便差人拟旨下诏。”说罢,大步流星而去。走了几步,又回头对王贵妃道:“聆书,既然你喜欢联唤你的闺名,联以后都叫你做聆书罢。免得如皇后般,留下遗憾。”
王贵妃却是怔了怔,恍若未闻。她想: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啊。陛下的心中,如今该是满怀的喜悦吧。
窗外,洁白的梨花纷纷扬扬落了一地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