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 明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七十七章 明暗 (第1/3页)

    旭日初升。

    金光劈开混茫,驱散了积夜的寒气。

    天地初初转醒,坊间却早已热闹起来。人们拥挤在街道边沿,翘首以待。

    这个清晨无有一贯的晨钟,取而代之的是缥缈的乐声。

    主调是悠远的铜磬,佐以清雅的筝和琴,再点缀上长箫与短笛。

    最后,当以步虚声咏唱的仙辞玉章加入进来。

    人群开始欢呼。

    迎奉镇海印的队伍已远远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清晨的钱唐大多时候被烟笼雾罩是看不真切的。

    但昨夜刚好下了一场大雨,洗去了雾色,天空与城市都变得崭新,正宜朝拜。

    也不必担忧地上积水污仙人足袜。

    十三家早早调来大量干燥的泥沙木屑沿路铺垫,再盖上几层麻,麻上又覆上一层彩绸。若在云天俯瞰,便似一条彩河蜿蜒穿城而过。捧旗的力士,奏乐的女冠,诵咏仙章的练师……皆飘然成列、顺“流”而行。

    眼尖的或许惊讶,迎奉的正主怎么不在其中?

    队伍中有许多捧香的道童,烟气自香炉中袅袅上升,随行的神将、飞天们便在其中隐现,烟气继续升腾,并不弥漫,而是拢作一团灿漫的云霞。

    云霞中有凤鸟翔集,托举起一架玉辇,头戴黄金面具的百宝真人怀抱镇海印端坐其上。

    足不沾尘,群真侍卫,驭凤鸟而乘云霞。

    在场的谁人见了不心悦诚服。

    好一派仙家气象。

    而在他们看不着的阴暗沟渠里,同时进行着另一场“奉迎”。

    ……

    人间被晨光驱走的阴寒与肮脏都随着雨水淤入了深埋地下的沟渠中,透过排水孔渗下的欢呼声格外渺茫,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忽而。

    这冷寂的世界响起哗哗的水声。

    那是十几条汉子肩挑背扛着一个个厚木箱子,在没腰的污水里艰难跋涉,箱子都镶着铜边,阖锁严实,但从缝隙间偶尔泛出的丝丝微光,叫人知道里头绝非凡物。

    他们正是成功和城外无尘的心腹接头后,转运镇抚司货物的“解冤仇”们。

    秋冬之际,积水冷得刺骨。

    “解冤仇”们为了活动方便,好跟紧迎奉队伍隐藏行踪,反而脱了个赤条条,竖起耳朵跟着地上的欢呼,在冰冷污水里时走时停,连喘息都因牙齿的颤栗而断断续续。

    没人抱怨。

    既然做了解冤仇,命都可以舍去,又何妨忍耐区区寒冷与肮脏呢?

    但可惜,阻挡前路的并不只有脏与冷。

    领头的龙涛突然停驻脚步,冻得僵硬的脸狠狠抖了抖,点起火折子向前照去。

    突如其来的光亮惊起大蓬大蓬的“嗡嗡”声。

    …………

    夹道的人群密如蝇蚊。

    个个追逐着仙乐,无不极力垫高脚尖、抻长脖子要瞻仰仙容,你推我挤,闹腾腾热烘烘。

    可待凤辇临近,人群却眼见着矮下一截,欢呼也为之一静。

    钱唐是有规矩的。

    仙人出行,凡人怎可瞪目直视、妄自喧哗呢?

    所以,当迎奉队伍行至何处,何处的人们都要自觉屈膝垂首,默默诵经或祈祷。其中有虔诚的信徒,更是五体投地伏拜下去,混不顾地上泥水。或因今年的日子格外难过,虔信便格外的多,放眼看去,尽是低埋的脑袋和高举的屁股。

    而最虔诚的那些,则千方百计挤到人群前头,把竭尽财力准备的贡品堆放在铺路的绸布上,但自个儿是绝不敢踏上半步,至多伏拜时用额头轻触。

    其实增福庙不喜欢这种“虔诚”,概因他们大多贫贱,贡品多数驳杂、廉价而无用。可祖师怜惜信徒,体谅他们一辈子都难以跨进财神庙高高的门槛,愿意成全这一番向道之心,并不阻止。

    还特意安排数名道人前驱,手持长帚,扫开贡品,清理道路。

    偶有入眼的,不必弯腰,只用随身长钳拾起,再抛出鲜花还赠。

    秋冬万物凋零,芳菲已尽。

    而今却见鲜花,可不正是仙人赐福么?

    虔信们不得不头愈低、臀愈高,激动得颤栗仿佛癫痫。

    ……

    半卧在水波里的妇人轻轻颤了颤身子。

    与她几乎脸贴脸的龙涛激动得心肝儿都差点儿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他竭力托举起箱子,生怕边边角角磕碰着妇人丁点儿油皮。

    他自觉这一辈子从未如此细致温柔过,但谁叫这妇人“丰满”得好似鼓胀的尿泡,“白皙”得泛出乌青。

    是的。

    她是一具膨胀的浮尸。

    也不晓得哪个遭瘟的不讲究,杀了人把尸体填入沟渠不管,七八具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约是一家子,个个肿胀成泡大的馒头,堵在沟渠里,只给汉子们留下一侧狭窄的缝隙。

    无奈要紧随地上迎奉的队伍,没法改道,汉子们只好硬着头皮,尝试和尸体们脸贴脸错身而过。

    一个个胆战心惊,生怕动作稍大,掀起的水波刮破尸体的皮肤。

    然后……

    砰!

    汁水四溅。

    所幸,有惊无险,安全通过。

    大伙儿暂缓脚步,匀了口气,龙涛拿出装了烈酒的水囊叫兄弟们传递下去,暖暖身子。

    他低声给大伙儿鼓劲儿:“再往前是道士老爷们歇脚的时候,咱们也能沾沾光,卸下这东西,好好歇上一歇。”

    说完。

    笑着轻拍肩上箱子粗糙的铜边。

    …………

    咚~

    领行的法师敲响了铜锣。

    这意味着队伍行至一处十字干道,依照惯例,队伍会在此盘桓片刻,祖师的玉辇也将降下人间,主持一个小小科仪,施四面福,受八方敬。

    乐师们娴熟地将铜磬为主调的《出行》换作玉箫为主的《禳祈》,祖师降下玉辇,法师齐诵仙章,身姿雄壮的力士高举经幢,莲步袅袅的女冠手持玉瓶来到四方街口,以纤纤玉指将符水弹洒在信徒们伏拜的脊背上。

    如同过去千百年间的千百次迎奉一样。

    可没想。

    人堆不知谁叫喊了一声。

    “仙人下来啦!”

    本该老老实实跪拜的信徒们竟乌压压站起来一片,不但瞪目直视、妄自喧哗,还一齐发足狂奔,将花容失色的女冠们个个撞倒,裹满泥巴的草鞋或赤足踩上了漂亮的绸布,一窝蜂地直冲祖师的玉辇而去。

    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其他老实信徒暗暗抬眼偷望,骇得道人们一哄而散停了鼓吹,扰得烟气弥散里有神将欲要凝出形状时。

    一个紫衣道人突兀上前拦在了刁民前头。

    喝到:

    “尔等所欲何为?!”

    道人头戴芙蓉冠,手持拂尘,一席法衣上绣满了金乌玉兔北斗星辰,望之便是站在云端的人物,不是凡人能够冲撞的。

    前头的刁民见了他,赶忙刹住脚步,后头却不明所以,前后撞作一团,滚成一地葫芦,他们也不起身,就地磕起头来。

    见状,道人神情松缓了些,更上前几步,和颜悦色问:

    “诸位善信有何愿求?”

    刁民们边磕头边七嘴八舌叫嚷,各说各话,但都一个意思,无非是日子苦得活不下去。

    这业务道人熟悉,他在袖子里掐了个法诀,一股子清灵之气荡开来,叫旁人望见他,长须飘飘愈发仙风道骨,神态和蔼更显亲切。

    他拂尘一甩,徐徐道:

    “世间万物旦夕祸福皆有天数,诸位只要虔诚奉神一心向善,来日必有福报。”

    可这一次,百试百灵的法子好似起了反作用。

    刁民们头也不磕了,纷纷爬过来,围住他叫嚷:

    “真人老爷,可来日是何日啊?”

    “米价倍增,我等多日已未进食水。”

    “码头数月不曾开工,巫师衙役行会都在催纳钱财,妻儿都卖了也不够,如之奈何?”

    “泼皮拆了我家窝棚,要给法王腾挪地方,天寒地冻,无钱购薪,小人父母都冻死啦!”

    一个女子哭泣着膝行过来,裸露出的皮肤上长满了杨梅疮。

    “真人,真人,您慈悲,救救我的孩儿,我没用,挤不出乃水。”她小心翼翼托举起一个干瘪的婴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