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三七章 图穷匕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一三七章 图穷匕见 (第2/3页)

道气得满面通红,其余人包括李承乾在内则颇为惊异的看向房俊,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啧啧称奇。

    这句话出自《中庸》,而《中庸》乃《礼记》之中并不著名的一篇,其本源思想“致中和”,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万物和谐。

    以往房俊“诗词双绝”、名传天下,大多数人认为不过是其才天赋异禀而已,领略文字之神髓、独占韵律之奥义,故能做出传颂千古之文章。但其本身却“不学有术”,经史子集诸般经典没读过几本……

    可现在居然连《中庸》都读过,且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岂不令人称奇?

    马周忍不住笑道:“太尉想必已经通读《礼记》?”

    房俊颇为得意:“以往总是因不学无术之缘故,被某些人引经据典指桑骂槐却无力反驳,甚至对一些典故闻所未闻、引为笑柄。故知耻而后勇,悬梁刺股、读书不辍,如今也能引用书中之言骂人了,着实舒坦!”

    “哈!”

    听他说的有趣,诸人一并笑了起来。

    刘祥道也笑着摇头,嫌弃道:“不过是读了本《礼记》而已,何足道哉?我家五岁小儿也能通读。”

    房俊笑道:“你家小儿可敢当面骂你‘小人’?”

    刘祥道忍不住笑起来:“那肯定不敢,我打他屁股。”

    这回连李承乾都笑出声,摆摆手,道:“君前奏对、各抒己见,此言路畅通、虚心纳谏之美事也,不可读了几本书便引经据典学着骂人。”

    房俊认错:“微臣知罪,下回不引经据典了,我直接骂。”

    李承乾笑着指了指他,无奈摇头,而后道:“战报上说王孝杰将奥夫一行尽数俘获,欲送往长安于太庙之前献俘……以我之见,其实大可不必,既然大获全胜扬威异域,又何必劳师动众跋涉万里只为了将几个俘虏送到长安呢?拿去筑城修路也好、换取赎金也罢,让他们就地处置吧。”

    诸位大臣纷纷颔首,深以为然。

    自大唐立国以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战事连绵不休,可谓横扫寰宇、一统八荒,灭国无数,不知多少可汗、国王被拘禁于长安,每逢帝王酒宴皆载歌载舞,早已习以为常,更何况区区几个大食蛮夷?

    太庙里供奉的祖宗也没兴趣……

    崔敦礼颔首领命:“微臣回去之后便行文安西都护府,传达陛下旨意。”

    李承乾嗯了一声,又问:“林邑国那边情况如何?”

    崔敦礼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林邑国王诸葛地集结军队、国民于新都陀罗补罗城,与岘港的唐军皇家水师对峙,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诸葛地倒也不是失心疯妄图以为可以面对大唐无敌水师战而胜之,只是希望更改之前与大唐签署之合约,每年输入大唐的稻米数量减少、价格升高,由此来挽救其国内濒临崩溃的财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