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工业三大任务(二) (第2/3页)
德国第一次建厂。它为氮肥工业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它的生产技术还不够完善,价格比较贵,多数用在工业方面,少量用来制造氮肥。今天我们就是改造这生产工艺,使其合成率大幅提高。”
将绘制的反应塔图纸悬挂在木板上,开始化工进程了特费钱和特不安全的行业。
“两个步骤,一个制气一个压缩液化分离。原料气制备将煤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
“二段转化炉是合成氨装置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经一段转化后的工艺气介质.尚需在二段转化炉中进一步转化,使工艺原料气在氢类蒸汽转化后达到工艺所要求的甲烷(CH4)含量0.9%以下,同时转化后的工艺介质含较高的热能,可由下游的废热锅炉回收并产生高温蒸汽”
“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变换反应如下:CO+H2O→H2+CO2 ΔH=-41.2kJ/mol,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右。”
“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胡文楷渐渐说到今天的关键之处,停下来问:“你们和公司签过保密协议了吗?”
“签过了,每个月多拿两元钱呢,老板放心吧,出卖自己老婆也不会出卖公司利益的。”下面有人大声说。
周海泉和胡斌、田芝亮走上主席台汇报今天来的技术员全部经过筛选签过保密协议,胡文楷点点头接着说。
“在400°C,压强超过200MPa时,不使用催化剂,氨便可以顺利合成,但实际生产中,太大的压强需要的动力就大,对材料要求也会增高,这就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受动力材料设备影响,目前合成氨厂最好采用20MPa~50MPa,采用铁触媒,铁触媒在500°C时活性最大,这也是合成氨选在500°C的原因。”
“老板请详细解释一下铁触媒。”
“主体是四氧化三铁。主要成分是Fe3O4,助催化剂K2O、Al2O3、CaO、MgO等含量小于催化剂总质量的9%,低压催化剂还增加了CoO”
“老板我们还是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