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章 皖北的改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章 皖北的改变 (第2/3页)

下吴红霞确定胡文楷肯定去了东北,她心里焦急东北的情况她了解,只有一个县的根据地,武装也很少。老板此次去东北真的是太危险了,刚痛打了张作霖一顿随后自己就偷偷跑去东北。

    要是给张作霖发现岂不是要他命,她想到这压根不敢再想下去。

    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市民捐赠的旧衣物整整装了一列火车运到蚌埠。杜紫鹃在火车站指挥着装运工将旧衣服装卸到板车直接向淮北、蒙城、阜阳一带运送。

    她一个黄花大姑娘每次下乡看见衣不遮体的男子真不好意,一个五口之家居然凑不出一条裤子来。这列车虽然运送的是市民穿旧的衣物,但对皖北贫苦的农民来说算是一件福事至少可以遮体。

    她的座驾是胡文楷的轿车,她在天星镇死缠烂打将胡文楷的轿车搞到蚌埠使用,胡文楷当时笑了笑说这轿车是奖励她扎根安徽的奖励。

    她在挡风玻璃下方看到有CRT英文缩写,立即就明白了是卡罗塔写的,这车肯定是胡文楷第一辆轿车。搞到车后她没有安排驾驶员而是自己驾驶,在工具箱的隔断中她找到一把M1911手枪。她独自驾驶时总是习惯将手枪放在副驾驶座位上。

    旧衣物的分发只能采取平均主义,一户只分发三件衣服,能够遮体就可以,指望御寒是不可能的。

    就是这简单的满足让他们在皖北的工作得到广大贫民的支持,高金昌的部队经过淮北平原时看见道路两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民工。

    人民是朴质的,你只需要心里装着他们,他们会用十二万分的力气回报你,这是胡文楷在高层会议上说的话。

    短短的一个月不到皖北平原上的各县之间的砂石路已经贯通,抽调的民工在路旁修建灌溉水渠,这是道路工程的一部分。

    整个皖北完全变成了一个巨大修整地球的作坊,水库、路边的防护林、田亩的平整、引水渠。以工代赈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只要出工必定解决吃饭,这不省政府运来衣物分发给各家各户,以前谁会管他们死活,一切都在改变,听说九月后七岁以上儿童免费读书还能减免家里税赋。

    唯一不好的是,女孩也要读书,女孩不送去读书家里税赋加倍。这些淳朴的庄稼汉也认了,不就多送一个小孩读书嘛,再说读书还能供应午饭。

    前一段时间乡里运来十几车叫着化肥的肥料,有农业技术员指导各家各户免费使用,农技员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指导他们使用化肥的最佳时机是阴雨天前马上要下雨的时候(早晨和傍晚最佳),化肥都是一些颗粒状的遇到高温和潮湿的环境都会反应转化,而在雨水来临后化肥能够很好的溶解,这样在土壤中分解后才能更好的吸收。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更新,激发原有腐植质的活性,提高土壤阳离子的代换量,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