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温暖的十全大补汤,他们来了! (第2/3页)
楼,原主也是在这里长大,上了大学后才搬离。
陈正东走入大厦,公共走廊堆满煤球炉和铁皮柜,晾衣竹竿横跨天井,湿衣裳滴落的水渍在水泥地上连成蜿蜒的曲线。
公共走廊里飘来终年不散的煤油炉气味。
“是阿东回来了啊。”
“阿东,你真孝顺,买这么多东西看望叔叔婶婶。”
“……”
陈正东走过狭长的走廊,碰到说陌生、记忆里又熟悉的邻居阿婆、阿公们,纷纷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他也微笑着一一回应,遇到光着屁股的小孩,还给他们分点小零食。
“看到没有,阿东哥考上见习督察,有大出息了。你要好好读书,向阿东哥哥学习。”住在隔壁的张姐,抓住机会对自己的孩子教育道。
才四岁、还流着鼻涕的小男孩,瞪着圆溜溜、黑漆漆的眼睛,不知道老妈在说什么。
陈正东考了大学、又考上见习督察,可以说是美荷楼里飞出的凤凰,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邻居们都是羡慕得紧。
笃笃笃~
陈正东来到叔叔婶婶居住的单位门前,敲了敲门。
嘎吱~
房门打开,看到一位双鬓花白、皮肤暗黄、眼角还堆满皱纹的老妇人,看起来像60几岁。
“东仔!”她看清来人,脸上浮现出笑容,牙齿已经缺了好几颗,眼角的皱纹显得更多。
老妇人正是陈正东的婶婶李春梅,实际年龄才51岁。
“东仔,你回来就回来,还买这么多东西太浪费钱。你的工资可要存起来,以后娶老婆,不能乱花。”李春梅看到侄子手上的大包小包责备道。
“婶,我立功发了奖金,高兴。这些东西,也没多少钱。”陈正东边说边朝屋内走去。
里面是不足10平米的狭长空间,双层铁架床与折叠餐桌放在哪里,仅容人侧身通过,墙角发霉的木板隔出“阁仔“。
所谓“阁仔”设计,相当于上下床设计,父母睡下层木板床,子女需通过铁皮储水桶攀爬至上层阁楼睡眠。
陈正东记得小时候,原主和堂弟爬梯时铁皮的震动声,都会惊醒整层住户。
美荷楼的居住条件实在太差,大部分都是像叔叔婶婶家一样,有些条件更差的甚至存在“一屋两户”现象,就是两户家庭共用同一单位。
另外,美荷楼的每层数十户人家,才共用两个蹲厕……
最令人窒息的是九龙城寨方向飘来的垃圾焚烧浓烟,与启德机场飞机起降的轰鸣声……
“婶,阿叔呢?”陈正东没见到叔叔。
李春梅微笑道:“他在工地上忙活。”
“婶,阿叔不是做清洁工吗?怎么去工地了?”陈正东疑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