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天命何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章 天命何为 (第2/3页)

们能做一个管理得好内宅、打理得了田产,端庄、持重,大度、柔婉,孝顺恭谦,带出去又足以给自己的丈夫“长脸”的贤内助。

    这就导致,那些看似是真正从底层考出去的官员们其实是没吃过多少苦,或者说,即便吃过苦,也是根本没体会过那种为了一碗都看不到多少米粒的米汤,便真能难倒一个家、饿死一个人的苦的。

    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又很快就在功成名就后不久便忘了自己从前经受过的苦难,会变成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那些夫人小姐们实际上的处境也会变得更加艰难严苛——自小就生活在无尽的规训中的人,是不会觉着那日子究竟有什么问题的。

    就像那些从生下来便被打上了“家生子”烙印的“奴才”们,他们从骨子里理所当然地便认为自己就应该一辈子伺候好他们的主子。

    这样的环境里,产生不出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革新”,它只会经年累月地积攒起前人留下的弊病。

    绝大多数的百姓尚需为了生计而不断奔波,官员们又很快会在一时的“天下太平”后而失去了从前的冲劲儿,变得胆小而保守——一个王朝会就这样自上坡路走入了下坡路,会就这样慢慢僵硬、固化,会就这样靠着偶然“开”出来的一两代明君而稍稍苟延残喘着多续上些性命……直至它彻底的积重难返,分崩离析。

    ——被另一个新的、暂时得了民心的王朝取代。

    而那个新的王朝,又会再吸取着前朝的遗留下来的教训,以获得一点点的、一点点的“进步”与“改变”。

    在她的记忆里,有史以来能产生自下而上的、有关思想的变革的时代,无外乎只有那么两种。

    一种是极端“饿”的战乱年代,另一种则是至少绝大多数人都不必再为了“活下去”而发愁的“饱”的年代。

    前者因为连最基础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于是人们被迫试着去探索出些新的、能令他们活下去,能结束面前这无尽动荡的方法。

    譬如春秋,譬如两晋,又譬如曾经她那个时代来临前的,那百年痛苦又挣扎的“近代”。

    后者则是因为,多数人都吃得“饱”了,人们无需为了生存而愁苦,自然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快乐。

    但眼下,她在这个阵法内所看到的“新时代”却很是特殊。

    它并不开启于乱世,而如今的大鄢,也才安稳了尚不到百年。

    ——远不到能被称之为“盛世”的时候。

    所以,想要如从前的那些王朝们一般,生出什么自下而上的思想的变革是没可能了,而想要被上位者主导着、发生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那条件看起来似乎又更为苛刻。

    于是那开创新时代、能引发一切的“根源”,就这样被牵系在了那样的一位姑娘身上——她的出身尊贵,天资又足够聪颖,她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去让她接触到前人留下的、最为顶尖的智慧,又能学懂并将之化为己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