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追求者 (第2/3页)
,无论是画布上的,还是像‘星光计划’那样更具社会性的创作,都充满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洞察力。她对于美、对于绝望与希望的张力理解,与《墟光》的灵魂高度契合,甚至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
“艺术缪斯”这四个字,伴随着当红导演毫不吝啬的赞美,通过各大娱乐和艺术媒体的报道,迅速传播开来。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工作认可范畴,带上了一层充满想象空间和个人情感的暧昧色彩。
紧接着,陈序的社交媒体动态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他转发了“星光计划”的最新进展,配文是:“总是能被她对世界的温柔与力量所触动。” 他晒出一张片场概念图的局部,模糊了具体内容,却特意提到:“与缪斯探讨的灵感碰撞,总能带来惊喜。” 甚至在林未晞某天随手分享了一张窗外夕阳的照片后,他在下面评论:“你眼中的光影,总是独一无二。”
这些互动,频繁、公开,且指向性明确,迅速引发了网友和粉丝们的热议与揣测。“陈序缪斯”、“导演与他的艺术家”甚至成了短暂的热搜词条。然而,这还只是舆论上的攻势。一个周一的上午,沈氏集团总裁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秘书抱着一大捧极其引人注目的、罕见的蓝紫色鸢尾花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为难和好奇。
“沈总,林顾问……这是刚刚花店送来的,指名送给林顾问。”秘书将花放在会客区的茶几上。那鸢尾花色彩独特,姿态优雅,包装精美,里面没有常见的暧昧卡片,只有一张简洁的白色卡片,上面用洒脱的字体写着一行字:“致我灵感的源泉。陈序。”
鸢尾花,在花语中常常象征着仰慕、智慧与希望。这束花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沈清许波澜不惊的眼底,漾开了一圈微不可查的涟漪。她抬眸,看了一眼那捧花,目光平静无波,只是对秘书淡淡地点了点头:“放下吧,出去忙你的。”
秘书依言退出。办公室里只剩下沈清许,以及那束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来自另一个男人的、高调示好的花朵。她处理文件的速度似乎并没有变化,只是偶尔,她的笔尖会在纸上停顿那么零点几秒,目光也会不着痕迹地再次扫过那抹刺眼的蓝紫色。
追求之意,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陈序用他的才华、名望和这种公开而文艺的方式,发起了猛烈而直接的攻势,将他口中的“缪斯”,推到了舆论和关注的风口浪尖,也无疑是对沈清许的一种无声的、公然的挑战。
面对陈序高调而持续的“缪斯”攻势,沈清许在公开场合的表现,堪称冷静克制的典范。
有财经记者在采访中旁敲侧击地问及对陈序导演公开赞赏其伴侣的看法,沈清许只是优雅地交叠双腿,语气平淡无波:“陈导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欣赏是对未晞专业能力的认可。我个人乐见其成。” 回答得滴水不漏,展现着正宫无可挑剔的风度。
甚至在一次商业酒会上,有人不开眼地当着沈清许和林未晞的面提起陈序,沈清许也只是微微举杯,唇角勾起一抹公式化的浅笑:“未晞在工作上能得到同行赏识,是她的本事。” 她甚至还“贴心”地补充了一句,“陈导的新电影似乎遇到了点资金问题?如果需要,沈氏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咨询。” 语气温和,话里的含义却让旁人噤若寒蝉。
然而,关起门来,某些细微的变化却悄然发生。
首先遭殃的是那束被送到公司的蓝紫色鸢尾花。它没有被林未晞带回画室,而是留在了沈清许办公室的角落。几天后,当林未晞再来公司时,发现那束花已经恹恹地垂下了头,花瓣边缘出现了不自然的焦褐色。
“可能是空调风太强,或者……水质问题。”沈清许面不改色地解释,顺手按下了内部通话键,“秘书,把这瓶枯萎的花处理掉。” 语气寻常得像是在吩咐处理一份过期的文件。只有林未晞隐约记得,前几天似乎看到沈清许“不小心”将少量未稀释的营养液直接倒进了花瓶里。
紧接着,沈氏集团投资部悄无声息地加快了对另一家新兴影视公司B轮的跟投进程。那家公司的创始人,正是以风格犀利、题材大胆著称,被业界普遍视为陈序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这笔投资金额不大,但时机和对象都颇为“巧合”。
真正的“幼稚”,体现在夜晚的家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洗去一身疲惫,当两人并肩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时,沈清许会一反白日的冷静自持,像个寻求安全感的大型犬类,从背后将林未晞整个圈进自己怀里,手臂收得紧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