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琴屿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六章琴屿路 (第3/3页)

蓝棉布裹着的东西,递到陈义繁面前:“差点忘了这个!我妈昨天烤的饼干,用的是槐花蜜,你尝尝。”棉布还是早上裹牛奶的那块,上面还沾着淡淡的皂角香,打开时,饼干的甜香混着皂角香扑进鼻腔,是刚烤好的模样,边缘还泛着浅黄的焦。

    陈义繁捏起一块饼干,酥软的口感在舌尖化开,槐花蜜的甜带着点草木的清,像把琴屿路的秋阳都嚼进了嘴里。他抬眼时,看见白迅正盯着他的嘴角,像在确认好不好吃,眼尾弯成月牙,连瞳孔里都映着巷口的路灯:“好吃吗?我妈说这个饼干放凉了更好吃,我特意用棉布裹着,怕凉得太快。”

    “好吃。”陈义繁的声音比平时软了些,指尖捏着棉布的一角,忽然觉得掌心那道秘痕的余痛都散了,只剩下软乎乎的暖。

    路灯渐渐亮了起来,暖黄的光落在石板路上,像铺了层碎金。白迅走在前面,手里的玻璃罐在灯光下泛着光,罐子里的落叶随着他的脚步轻轻晃。他忽然回头,对着陈义繁笑:“义繁,下周我们还来琴屿路好不好?我听说江边的芦苇要开了,白茫茫的一片,肯定很好看。”

    陈义繁看着他的笑,暮色里,少年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嘴角还沾着点饼干的碎屑。他伸手替白迅擦了擦嘴角,指尖碰到少年的皮肤,暖得像揣了颗小太阳。“好。”他说,声音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温柔。

    白迅的耳尖瞬间红了,慌忙低下头,手里的玻璃罐晃了晃,落叶轻轻撞在罐壁上,发出细碎的响。他跟着陈义繁往巷子里走,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交叠在一起,像团揉软的云。风从巷口吹进来,带着皂角的清苦与饼干的甜,漫成了让人安心的暖。

    走到白迅家楼下时,少年把玻璃罐抱在怀里,声音里带着点不舍:“义繁,那我上去了。下周我们早点来,好不好?”

    陈义繁点了点头,看着他蹦跳着上楼,暖黄的灯光从窗缝里漏出来,裹着皂角的香飘了很远。他摸出车筐里的帆布包,里面的《星际漫游》还带着白迅指尖的温度,扉页的银杏叶在灯光下泛着浅黄的光。

    晚风又吹过来,裹着琴屿路的香樟气息。陈义繁推着自行车往回走,指尖还残留着饼干的甜与皂角的清,忽然觉得,这样的归途,比任何风景都要好看——有暖黄的路灯,有带着温度的书,有藏在棉布兜里的心意,还有个把温柔藏在腼腆里的少年,等着和他一起,把每个平凡的周末,都过成琴屿路上的星光。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亲妈敲到两人推着自行车走在琴屿路暮色里那段时,盯着屏幕里“玻璃罐里的落叶像小蝴蝶”,突然就忍不住笑出了声——你们没发现吗?亲妈是真的偏爱琴屿路啊,偏爱这里的香樟、老槐树,偏爱江面上的碎金,更偏爱两个少年走在石板路上时,衣角蹭过落叶的“沙沙”声,那是藏在时光里最软的响。

    写白迅攥着玻璃罐晃悠那段时,特意让他把落叶护得紧巴巴的,连指节都泛白——哪是护着几片叶子啊,是护着和义繁一起捡叶子的时光,护着“以后每个季节都来”的约定。他把饼干裹在浅蓝棉布兜里,怕凉了;把汽水揣在怀里捂热,怕冰了;连擦嘴角的动作都要红透耳尖,是少年人最纯粹的在意,没掺半点杂质,像琴屿路的秋阳,暖得透亮。

    (指尖戳了戳键盘上“琴屿路”三个字)亲妈写这段归途时,特意加了路灯的暖黄、饼干的甜、皂角的清——就是想把所有温柔的小细节都揉进去,让他们的归途不是冷清的,是裹着烟火气的。你看啊,白迅蹦跳上楼时漏出的窗缝灯光,义繁摸出书本时残留的温度,连晚风里都带着香樟的气息,这些都是亲妈偷偷藏进去的“小甜糖”,就想让他们的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

    嘿嘿嘿,其实亲妈每次写琴屿路都舍不得收尾,总想着多加点细节:比如落叶落在肩头的重量,比如汽水气泡炸开的声响,比如两人影子交叠时的软。往后啊,亲妈还要写他们春天来捡槐花瓣,夏天来听江潮,冬天来等雪落,把琴屿路的四季都写给你们看——毕竟,这么温柔的地方,这么可爱的两个少年,值得被亲妈用满篇的软意裹着呀!

    你们最喜欢这次琴屿路片段里的哪个小细节呀?是玻璃罐里的落叶,还是棉布兜里的饼干?快跟亲妈说说,说不定下次亲妈就把你们的偏爱,也悄悄藏进琴屿路的风里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