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技术路线(二更) (第2/3页)
构造。
    死隶机兵的形态介于生物与机械之间,透视解剖图上那些裸露的接口和强行融合的痕迹让整个设计透着一股残酷的气息。
    “这就是死隶机兵。”陈瑜的声音里带着审慎的意味,“它既不是穿戴式甲胄,也不是驾驶式载具。”
    影像中高亮显示出那些将有机组织与机械平台强行连接的关键节点。
    “这是一种融合与替代的路径,”他继续解释,“用机械大量替代原生有机组织,将保留的大脑和部分神经系统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直接镶嵌进战斗框架中。”
    陈瑜的金属手指轻轻敲击控制台,显示出他正在深入思考:“这种方案牺牲了几乎全部的人性特质、舒适性和可逆性,换来的是在相对较低成本下,特别是与星际战士动力甲相比时,能够接近甚至部分超越其战斗力的可能。”
    他稍作停顿,最后总结道:“这是一种相当高效的解决方案,但在美学和人性层面都存在争议,尽管帝国既不讲究设计美学,也不怎么在乎人性。”
    陈瑜的猩红光学镜头凝视着那台突击队-VII型,处理器中的逻辑线程逐渐收敛成清晰的路径。
    “这个世界的技术,在神经直连和义体化方面确实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合成音带着思考时的独特韵律,“他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融合的可能性。
    老伙计,调取我们在神舆中找到的荒坂档案,特别是关于那个代号'大鬼'的项目。”
    伺服颅骨发出稳定的嗡鸣声,眼部光束投射出相关数据流。“档案调取完成。荒坂集团曾尝试开发高度集成的全身义体,目标体型设定在二点五米以下。”
    “没错,“陈瑜微微颔首,“但最终产物却变成了三米多高的庞然大物。这本质上是在尝试走一条类似轻型死隶机兵的道路,可惜他们没能突破体积和能源的核心瓶颈。”
    他转向伺服颅骨,金属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着节奏。“现在我们可以梳理出三条清晰的技术路径了,老伙计。
    第一条是战锤宇宙的路线: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