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铸造舰规划(三更) (第2/3页)
损的刷具不断刮擦着积攒了数十年的宇宙尘埃,在金属地板上留下错综复杂的清洁轨迹。
    身着暗红长袍的工程神甫们驾驶着维修平台,在巨大的结构骨架间穿行,仔细检查着船坞基础系统的运行状态。
    零星的焊接火花不时在昏暗的空间中闪现,如同黑夜中短暂的萤火,映照出部分区域正在进行的维修作业。
    整个重启工作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恢复能源供应、确保结构稳定、激活基础的生命维持系统。
    空气中回荡着设备重启时的低沉嗡鸣与偶尔响起的系统提示音,这些声响在空旷的船坞中显得格外清晰。
    尽管进度缓慢,但这些初步的作业至少让这个被遗忘数十年的工业巨构重新恢复了最低限度的生机。
    在这片略显杂乱的景象中央,那艘月级巡洋舰的未完成舰体静静悬浮在船坞的固定力场中,如同一个沉睡的金属巨人。
    这是一艘原本计划配属给第七军团探索舰队的标准巡洋舰。
    在那个辉煌的远征年代,这支舰队尚未获得“帝国海军”的正式称谓,直到基里曼推行军政改革后,凡人士兵组成的太空舰队才被统一纳入帝国海军的编制体系。
    由于大叛乱的突然爆发,这艘战舰的建造工程在百余年前被迫中止。
    如今展现在眼前的仅完成了主体龙骨的铺设和约百分之四十的主要结构组装。
    舰体表面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尚未安装装甲板,暴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管线网络、未完成的结构框架和等待安装的系统模块。
    几个关键的武器平台基座空空如也,引擎接口处悬挂着未连接的能源导管。
    若要按照原设计完成建造,需要投入相当于重建半个次级锻造厂的庞大资源,这正是一直以来工程停滞的主要原因。
    然而对陈瑜而言,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反而提供了难得的改造便利。
    这艘船最初的设计定位是凡人操作的探索舰,与机械神甫专用的铸造舰存在根本差异。
    他计划对其进行全面重构。
    首要的改造是加装完整的铸造模块,即舰载小型煅炉系统。
    这套标准配置使得铸造舰能够自主生产从单兵武器到大型机械在内的各类装备,基本满足帝国工业体系下的常规生产需求。
    武器系统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